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 桩端夯填混凝土量; 5 三击贯入度及每击贯入度值。 6.2 单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 6.2.1 工程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可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检桩数应为总桩数的10%-20%,且不少于10根。柱下为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每个承台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1根。 6.2.2 工程桩验收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竖向承载力检验的方法应采用静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在有成熟检测经验的地区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单位工程检验桩数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总桩数小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在有成熟检测经验的地区也可采用高应变检测方法检测载体桩竖向承载力。 6.2.3 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对于砂类土不应小于10d;对于粉土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d,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小于25天。 附录A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A.0.1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作为工程桩验收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 A.0.2 加载反力装置可采用堆载或锚桩,或采用堆载和锚桩相结合。 A.0.3 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A.0.3的规定。 表A.0.3试桩、锚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试桩与锚桩(或压基准桩与锚桩(或反力系统重平台支座墩边) 试桩与基准桩 压重平台支座墩边)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4d且>2.0m ≥4d且>2.0m ≥4d且>2.0m 装置 d为桩身直径; A.0.4 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每级加荷量宜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8-1/10。 A.0.5 慢速维持荷载法测读桩沉降量的间隔时间;每级加载后,每第5、10、15min时应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1h后可每隔0.5h读一次。 A.0.6 稳定标准: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 A.0.7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中止加载: 1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且总沉降大于60mm; 2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3 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荷载; 4 当采用锚桩法,锚桩的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5 曲线呈缓变型,桩顶沉降累计达到60mm。 A.0.8 卸载观测的规定: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两倍。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0.5h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测读一次。 A.0.9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当陡降段明显时,取相应于陡降段起点的荷载值; 2 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 当出现本规程A.0.7-2的情况,取前一级荷载值; 4 Q-s曲线呈缓变形时,取桩顶总沉降量为60mm时所对应的荷载值; A.0.10 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极限承载力,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对桩数为3根及3根以下的桩基,应取最小值作为单桩极限承载力。 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可作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规定(或要求)”。 源自: 以下是最近访问本条信息的人员: 网友 网友 网友 网友 网友 网友 网友 网友 网友 网友 以下是当前在线的网友(点击姓名可一起聊天):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陈先生 打印此稿 关闭窗口 收藏本页 其他提供本服务的专家

其他类似服务

暂无相关专家

暂其他类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