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整理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西方文论整理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有教养的庄稼汉的嗜好”,因此要求文艺必须是高贵和优雅的。他认为,高贵的文艺必须表现高贵的人的伟大事业,这就要求文艺表现古代和现代的高贵的奴隶主英雄的业绩和道德,在艺术形式上则要在情节的条理和安排上下功夫,特别是在语言使用上分清什么是粗鄙,什么是优雅,运用合式的韵律写成新颖的作品。他对高贵性的要求,被新古典主义发展,对文艺“雅”与“俗”的划分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理性主义倾向

贺拉斯对艺术活动本质的看法主要继承亚里斯多德的看法,他谈诗神,但不谈迷狂,承认是人的天才有天资的成分,更强调苦学和训练,把艺术看作是人的生活的模仿,而不是神的诏语。认为“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这种判断力是指艺术家的思辩能力,也就是艺术家正确判断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的能力,来自思想、道德和知识。“如果一个人懂得他对于他的国家和朋友的责任是什么,懂得怎样去爱父兄、爱宾客,懂得元老和法官的职务是什么,派往战场的将领的作用是什么,那么他一定也懂得怎样把这些人物写得合情合理。”这种合情合理是指合奴隶主阶级的情理。它的价值在于进一步阐述了文艺创作活动是一种理性活动,和作家的思想深度、道德倾向、知识和经验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启发后人认识艺术判断力的特点,是一种综合的包括认识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的判断力,是一种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比较、鉴别的能力。揭示了创作主体的重要作用。“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这句话成为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信条。但他们要求以封建的理性判断代替作家个人的判断,使新古典主义趋向僵化。

贺拉斯的“合理与合式”就是“内容与形式”的最早源头,标志着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与内容相对应的“形式”概念最早之滥觞。贺拉斯认为,诗要写得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应该写和可以写的,什么是不应该写和不可以写的;也就是说,一个称职的作家,首先应该能够对艺术所要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思考。这就是“合理”。所谓“合式”,又译“得体”、“妥贴”、“妥善性”、“工稳”、“适宜”、“恰当”、“恰到好处”等,是贺拉斯对艺术形式的要求,体现了古典主义典雅方正的艺术原则,诸如语言要切合身份,性格要切合年龄,人物要切合传统等等。如果说此前的形式概念建基在世界一元论观念之上,那么,合理与合式则是一种新的二元论范畴。这一新范畴的出现与当时思想文化界“希腊化”与“化希腊”的冲突、拜金主义与审美追求的矛盾等有着密切关联,于是必然导致“灵”

与“肉”、“教”与“乐”、“善”与“美”、实用主义与形式主义等审美二元论观念的萌生。 3.艺术的功用:“寓教于乐”原则

关于诗的社会作用,希腊化时期分为三派:一派是斯多葛派(又称坚忍学派)认为人生应该摒弃享乐、恬淡寡欲,因此强调诗的内容和教育目的;一派是伊壁鸠鲁派(又称享乐派)主张人生应追求个人幸福和安宁愉快,因此强调诗的娱乐性和优美词句的吸引力;第三派是亚里斯多德派(又称散步学派或逍遥学派),他们极言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主张诗的教育作用和快感娱乐作用不可偏废。贺拉斯可以说是这一派的传人。

首先,他阐述了文艺对早期人类社会的作用,指出古代诗歌教导人们“划分公私,划分敬渎,禁止淫乱,制定夫妇礼法,建立邦国。”诗歌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教师。

贺拉斯比较早注意到文艺摹仿现实的特点规律,提出“寓教于乐说”:他提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既劝谕读者,又使之喜爱。在“娱乐中得到教益”。这里提出艺术的双重目的、效果,通过情感作用实现教育目的。“既予读者以快感,又有教训可汲取”。劝谕的思想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思想性与艺术性、情感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在艺术享受的同时,文艺必须承担教化的使命。“寓教于乐”对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作了概括;对艺术教化作用的重视形成后世功利主义艺术观。他的“寓教于乐”的理论揭示了文艺的审美作用和认识作用的关系。也隐含着使文学创作可能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情况。这在后来的法国新古典主义那里,表现得很明显。 小结:贺拉斯是罗马古典主义的创始人、奠基者,丰富发展了古希腊的文艺思想。他结合自己创作体会,针对罗马文艺现状,提出了富有见解的思想。他的《诗艺》奠定了古典主义理论基础。他的文艺观是现实的,其对艺术摹仿现实的肯定,对艺术社会功用的肯定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启蒙运动时代的作家和文论家们。

朗加纳斯《论崇高》

朗加纳斯是继贺拉斯之后古罗马重要的文论家。《论崇高》开创了浪漫的诗风,由重现实摹仿向重激情、想象的转变。这是文论史上最早的风格论专著。 《论崇高》的文艺思想 1、 崇高的概念

朗吉纳斯不是在修辞学范畴而是在美学范畴上论述崇高。所谓崇高,与伟大、雄浑、高远、壮丽是同义语,是指伟大不平凡的对象所唤起的高亢强烈的情绪,不可抗拒的威力和尊严感。

文学的崇高不在合情合理说服读者的理智;而在超出读者的理智,使之惊叹,不在读者是否相信,而在专横,不可抗拒的操纵读者。它以“超出”为原则,而不是以“适宜”为原则。 朗加纳斯对崇高的描述:

“一切使人惊叹的东西总是使理智惊诧而使仅仅合情合理的东西黯然失色。相信或不相信,惯常可以自己做主;而所谓崇高却起着专横的不可抗拒的作用,它会操纵一切读者,不论其愿意与否。”

“一个崇高的思想如果在恰到好处的场合提出,就会以闪电般的光彩照彻整个问题,而在刹那间显出雄辩家的全部威力。” “我们不止欣赏小溪小涧,”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

朗加纳斯的崇高涉及两个方面:客观自然界;主体心灵世界。

客观自然界的崇高是指宇宙中雄伟高远的事物,观照对象的形象、体积、数量、力量之宏伟强大。这是崇高的客观物质基础,一般性因素。主体心灵世界的崇高是指追求崇高事物的强烈愿望,向往崇高伟大的理想。在观照伟大事物中内心形成的强烈的感受,伟大的境界与激情,强健的意志力、尊严感??这是崇高的主观因素,更重要的因素。

文学的崇高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伟大的心灵,高尚的心性。崇高有赖于心灵做出努力或反应来同气魄宏大或力量无穷的气象展开竞争。在这种努力或反应中,主体觉得自身有了更深刻的精神力量。在此意义上,朗吉纳斯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伟大精神的显现) 2、 崇高的来源

崇高来自五种因素:①掌握伟大思想的能力②强烈深厚的激情③运用词藻的能力④高雅的措辞⑤卓越的结构

伟大的风格是伟大精神力量的显现。“??一个真正的演说家决不能有卑鄙龌龊的心灵,一个终生墨守着狭窄奴从思想和习惯的人,决不可能说出令人击节称赞永垂不朽的言辞。雄伟的风格乃是重大的思想之自然结果,崇高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旷大、志气远大的人。”

崇高的风格需要强烈激越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真实的,它高于一般的热情,是激情与狂喜。“没有任何东西向真情的流露那样能导致崇高,这种真情如醉如狂,

涌现出来,听起来犹如神的声音。”

崇高的情感能激发诗人丰富的想象。想象是艺术的心理过程,是作家思想情感具体化、形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的想象不仅是再生再现的想象,而且是创造性想象。想象力是共鸣的基础。通过想象进入自由广大、无限的思想的精神世界。 在古代文论中,朗加纳斯提出思想、情感、想象三大原则,成为浪漫主义文论的萌芽、先驱。 小结:《论崇高》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论崇高》的文艺观是古典的、也是浪漫的,由古典走向浪漫。

贺拉斯对古典的继承侧重从古典中抽绎出法则、教条,强调对古典形式、风格技巧的摹仿;朗加纳斯更注重文艺的本质而非形式,强调思想之伟大、气魄之恢宏,要求沉浸在古典的崇高情绪中,培养自己的精神品性。贺拉斯的批评方法、理论基调是理性的,强调传统法则。朗加纳斯却是主情的,强调情感想象,不因循传统法则。贺拉斯大体继承亚里斯多德的现实观点,开启了唯理主义的文艺批评;朗加纳斯接受了柏拉图的影响,开启了主情的批评标准。

《论崇高》丰富深化了学习古典的原则。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引入情感、想象原则,奠定了主情的浪漫的批评标准,开一代新风。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

历史学家一般把476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这一千年的历史称为中世纪。

早期:借助柏拉图的神秘主义、罗马后期的哲学家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亚历山大理亚学者阐述的亚里斯多德的学说,形成了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圣奥古斯丁

后期:侧重于借助亚里斯多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因素建构基督教神学体系,形成了经院哲学。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

形而上学(metaphysics),哲学术语。形而上学(和制汉语:形而上学,英语:metaphysics),是一个传统的哲学分支,旨在解释存在和世界的基本性质。 形而上学家试图阐明人们用以理解世界的基本概念(范畴),例如存在、客体(objects)及其性质、空间和时间、因果和可能性。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本体论,即对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连的研究。另一个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是宇宙论,即对本源(如果有的话)、基本结构、本性(nature)、宇宙动力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