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笛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笛安是文坛名家李锐、蒋韵夫妇的女儿,她称父母曾断定她吃不了这碗饭,“他们认为我没有这个天分”。

19岁那年,她写下第一部中篇《姐姐的丛林》,当时她的父亲李锐帮忙转给了《收获》杂志,用的名字是笛安,前面去掉了李姓,该作品很快被《收获》录用了。笛安说:“我当时并不知道《收获》的分量。一直到后来,导演孙周给我打电话,说很喜欢在《收获》上刊出的我的小说,希望有机会拍电影。虽然后来没有拍成,但那对我的写作鼓励太大了。我写的东西有人喜欢着,这让我更坚定了要继续写下去的念头。”

笛安不喜欢被称为“文二代”,“那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只能说因为父母的关系,我从小就有了比较大的阅读量。平时我和父母很少谈文学,谈的大都是些家长里短,更何况我们的写作风格和想法都不一样”。笛安还在出道之初就和父母立下一个规矩:公开场合不提及父母,父母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说到笛安及其作品。“他们骄傲的是我如今能过上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并不认为我写得有多好。父亲对我的评价只是把非常无聊的事情写得很好看而已”。

80后作家只能代表自己

除了写作,笛安还是《文艺风赏》的主编。她认为“我是一个写作者,我知道所有的作家都会期待别人对他作品的关注,而不是那些和作品无关的八卦”。 笛安认为,80后作家和前辈作家之间最大的一个差别是,前辈作家,其潜在的主语永远是我们,他们是站在一群人的身后,那是那一代人所特有的,而年轻的80后作家永远都是在表达自我,“我无法代表80后发言。因为我觉得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没有资格代替别人发言,即使他们是我的同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写作更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所以我不会轻易地说我们这代人怎样怎样。我只能也只有兴趣说说我自己。写作对我来说首先是完整的、淋漓尽致的对于个人的表达,但是我的态度是极为严肃和认真的”。[8]

作家评价

张抗抗:笛安讲故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她用超乎年龄的理智审视并构建着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凄绝城市。她是一位分寸拿捏得当的作者,无论从语言表达、情节设置方面,都可谓冷静处之、准确无误。

刘恒:一个作家和另一个作家比,比的是什么呢?有各种说法儿,统而言之都是一个意思,作家的差异在于——支配文字的能力。支配文字便是支配思想,也是支配想象力,更是支配生活,支配一个靠文字生成的独有的世界。在笛安的

小说里能看到一些传统要素:家族的枝蔓、男女的战争、血缘与代沟、欲望和自悯??让人惊奇的不是这些事物,而是包裹着这些事物的叙述的外壳儿。

白烨:笛安作为80后的代表作家,她的超越与拓进,不仅使青春文学的广义性和丰富性有所延展,她还将传统文学的审美、纵深和青春文学的偏于通俗、贴近市场很好地相统一融合。作为“龙城”系列的完结篇《南音》值得期待。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笛安/作品封面(10张)

笛安图册(79张)

笛安主编的文艺...(2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