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闻理论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绪论

1、什么是新闻学?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① 广义新闻学::历史新闻学(新闻史)——基础

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核心,总结阐明人类社会新闻活动、新

闻事业、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

应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落脚点

② 侠义新闻学:即新闻理论 2、广义新闻学包含哪些内容? 历史新闻学(新闻史)——基础

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核心,总结阐明人类社会新闻活动、新闻事业、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

应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落脚点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哪几种?各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观点的公开市场”,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

(2)社会责任论:一定的民主伴随一定的责任,新闻事业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应负担起社会责任

(3)发展新文学: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4)党报理论: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新闻工作者如果缺乏新闻理论的修养,就会阻碍自己前进,虽然也能学习现成的经验,但工作达到一般的水平就很难突破,很难创造新的成功的经验。正确的理论是实践的向导。新闻工作也是如此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新闻事业反映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动决定了新闻事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新闻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新闻理论来阐述,新闻改革需要新闻理论的指导 (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面对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有时分辨不清有用与无用、精华与糟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好新闻理论,既懂得新闻工作的共同规律,又明确我国新闻工作的特殊要求

(4)指导我们正确的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没有对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就难以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 新闻活动

1、新闻的起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动

2、新闻活动的渠道(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些?各自采用的方式、特点、有缺点是什么?) (1)亲身传播:

方式: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2)大众传播:

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 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播。 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 (3)群体传播:

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第二章 新闻

1、名词解释:新闻

在新闻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 ①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②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2、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性 (2)新鲜性 (3)及时性 (4)公开性 (5)主观倾向性 3、新闻的本源

新闻本源是指产生新闻的根源

新闻本源探讨的是:新闻是从那里生出来的?或者说,记者是从哪里去发现新闻?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是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

4、新闻的要素

(1)发生新闻的主角 (2)发生的事情 (3)发生的时间 (4)发生的地点 (5)发生的原因 5、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的准确,信息尽可能的量化。 6、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然而。软新闻狠讲究写作技巧,须运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

第三章 新闻价值

1、名词解释:

(1)信息:广义的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狭

义的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

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3)舆论: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发表的基本一致

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新闻与信息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

相同:①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表述 ②都是受信者预先未知的

③都讲求新鲜、真实、准确 ④都是可传递的 区别:①信息的包涵量比新闻大

②信息的实效性要求不及新闻强 ③信息的传播形式比新闻多

3、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最基本区别:基本职能不同,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其他区别:(1)出发点不同:新闻的出发点是处于受众的需要;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

传者自身的需要

(2)归宿点不同(两者的社会功能不同):

新闻的基本功能在于告知,在于让受众了解客观事物的状

况;宣传的基本功能在于劝服,在于让受众接受传方的思想、观念或主张

(3)传播方式不同:新闻传播信息是一次性的;宣传常常需要重复

(4)宣传的要求不同:信息传播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为:真实、全面、

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要求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求真实典型

4、论述: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1)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两者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2)反映并代表舆论

①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②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③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3)引发舆论

①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体对此的了解主要来于媒体公众对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②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重要手段之一

(4)引导舆论

①通过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做着引导

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总之,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舆论、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5、信息的特点

最基本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其他特点: (1)共享性,即使用不灭性 (2)扩缩性 (3)组合性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5)相对性 6、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1)宣传者——谁来宣传 (2)宣传对象——向谁宣传 (3)宣传内容——宣传什么

(4)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地方 (5)宣传时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时机 (6)宣传动机——为什么宣传,要达到什么目的 (7)宣传方法——怎样宣传 7、舆论的特点

(1)公开性 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2) 公共性 这种公共性的具体体现九十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要吸引公众参与,形成广泛的社会讨论,最终整合形成一致意见,这一意见指向的事物必须具备公共性,即利益上对公众而言的切近性,或说涉及公共利益。

(3)急迫性 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广泛性 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5)评价性 舆论是一种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具备了一种评价性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1、 邸报是我国古代官方报纸的通称

2、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1)口头传播

优势:简便、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好 不足:保真度差、传播面窄、速度慢 (2)信号传播

优势:迅速、传播面较宽、保真独好、

不足:传递复杂信息较困难、针对性较弱、反馈慢、互动性差 (3)书信传播

优势:针对性强、保真度好、传播速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