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测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完整word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测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以市场为基本调节手段建立起完全市场化的汇率制度

D.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在合作中找到解决办法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材料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政府纷纷把刺激国内消费、恢复经济的注意力投向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资源分散。国务院于2009年7月讨论并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改制、重组、合并,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基地、规划文化企业上市。

材料二: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丰厚。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山东省把举办第三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作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契机。为了让本次文博会更具特色,山东省政府面向社会各界开展“我为文博会提创意”建言献策活动。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现阶段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5分)

(2)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8分)

- 5 -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研究了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讨论未来五年的政策蓝图。

材料一:GDP增速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对比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材料三:翻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住房、收入分配,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揭示材料一(图表)反映的信息。(2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 6 -

(10分)

28.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国家“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速与GDP增速情况(单位%)

注:我国单位GDP所消耗能源是日本的5.1倍,美国的3.7倍,经济增长6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

材料二: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坐飞机旅行2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英国2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食品产生的,“欧盟”1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肉类和奶制品。

材料三: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短缺的国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胡锦涛总书记于2009年12月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7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10分)

29.材料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2008年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滑,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我国GDP增长率由2007年的13%下降到2008年的9%。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作相应下调;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个人所得税,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规定自2008年11月1日起,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10年底,新增4万亿政府投资,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1)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生活道理;简要指出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并概括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