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莲花山矿产实业有限公司莲花山萤石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江西省莲花山矿产实业有限公司莲花山萤石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江西省莲花山矿产实业有限公司莲花山萤石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予以开采利用。

2010年1—3月,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大队,对江西省鄱阳县莲花山萤石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提交了《江西省鄱阳县莲花山萤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以赣国土资储备字[2010]81号文备案,批复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评审莲花山萤石矿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类矿石量399.50千吨,CaF2矿物量272.37千吨,平均品位68.18%。其中,122b类矿石量165.93千吨,CaF2矿物量109.92千吨,平均品位66.24%;333类矿石量233.57千吨,CaF2矿物量162.45千吨,平均品位69.55%。审查认为,报告文、图、表资料齐全,基本符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有关要求。

㈣ 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扬子台拗江南台隆东段,高台山穹断束东端之北翼。区域上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岩系广泛出露。北东向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晋宁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较强,晋宁期以中酸性海底爆发为主,燕山期则以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为特征,具体如下:

1、地层

广泛出露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岩系,为区域内基底地层,厚度达万余米,岩性主要有绿泥绢云板岩、板岩、粉砂质板岩、变凝灰质粉砂岩,砂岩等。

2、构造

区域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褶皱构造主要由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岩地层构成的北东向复式背斜、同斜紧密及倒转线型褶皱。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近南北向,其中以北东向为主,总体走向北东55°,为主要控矿构造。

3、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活动比较强烈,主要表现晋宁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晋宁期为一套中酸性海底爆发—碎屑沉积岩组合,在中元古界双桥山地层中呈夹层产出,岩性为变沉凝灰岩、变凝灰质碎屑岩、凝灰质板岩等。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较强,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出露面积约17平方公里,与萤石成矿关系密切。

4、围岩蚀变

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近石英脉旁侧常见云英岩化。

7

乌鲁木齐西源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省莲花山矿产实业有限公司莲花山萤石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㈤ 矿床特征 1、地层

区内地层简单,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Pt2sh2)浅变质岩系。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和南东,倾角一般50°—70°,构成莲花山复式背斜。第四系沉积地层呈零星分布。

(1)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Pt2sh2)

为一套浅绿、灰绿、灰白及浅黄色浅变质岩系。岩性主要有绿泥绢云板岩、板岩、粉砂质板岩、变凝灰质粉砂岩,砂岩等。

A、绿泥绢云板岩:显微鳞片变晶结构、板状构造。岩石主要由鳞片状绢云母和微粒砂状石英组成。部分新生绢云母、绿泥石及少量石英构成椭园状斑点。绢云母、绿泥石一略具定向排列,使岩石显示板状构造。

B、变含凝灰质粉砂质板岩:含凝灰质粉砂状鳞片变晶结构,残余层理构造。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晶屑、石英岩岩屑及杂基物绢云母及微粒状石英组成。其中石英晶屑约占(4 0%),斜长石晶屑为(5 %)、岩屑(5 %)、绢云母(5%)。石英晶屑粒径0.2—0.05毫米,炸裂纹发育,棱角状。斜长石晶屑聚片双晶发育,阶梯状陡坎外形。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于岩石中。

C、变凝灰质细砂岩:主要由石英(30%)、长石(5%)、玻屑和岩屑20%、绢云母和白云母(35%)、黑云母(5%)、绿泥石(3%)及微量黄铁矿等组成。石英为单晶,粒径0.4—0.05毫米,炸裂纹发育,尖棱角至次棱角状。斜长石具聚片双晶,阶梯状陡坎外形。钾长石微量,呈浑园状。岩屑以硅质岩为主,次为石英若,少量绢云板岩。黄铁矿呈星散状分布。

D、变凝灰质中粒砂岩:由石英(20%)、斜长石(10%)钾长石(少量)晶屑,硅质岩、石英岩岩屑(25%)及绿帘石(40%士)组成。晶屑和岩屑粒径0.1—0.5毫米,次梭角状为主。石英长石晶屑具裂纹,钾长石具泥化现象。杂基物由微粒石英、绿帘石、斜黝帘石组成。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

E、云母石英角岩:角岩结构,块状构造。石英(65%)、黑云母(5%)、绢云母及白云母(30%)组成花岗镶嵌变晶结构,部分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并析出铁质。

(2) 第四系(Q)

为坡积、冲积层,出露于沟谷与缓山坡上。岩性为红褐色亚粘土,含大量的变质岩与花岗岩碎块。

8

乌鲁木齐西源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省莲花山矿产实业有限公司莲花山萤石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2、构造

矿区位于江南隆起东段北缘,莲花山复背斜核部附近。区内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发育相对较弱。

(1)褶皱

莲花山复式背斜:轴向约北东50°,轴部为后期花岗岩所侵占,潘村萤石矿体位于复式背斜的北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约70°,南冀倾向南,倾角在40°—50°之间,最大可达60°以上,为不对称性褶皱。

近南北向褶皱:由于受潘村燕山期岩体侵入的影响,在潘村附近发育轴向大致互相平行的近南北向紧密小褶曲。

(2)断裂

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在潘村岩体南北两侧接触带附近,主要有:

A、区域性F2断裂,经潘村往北东至北斗岭西侧通过,向南西延伸至九流以南,长度不清,破碎带宽几米至十余米不等。断裂总体走向北东55°,断裂北东端有向北偏转之势。断裂带内构造角砾岩及充填型石英脉(或蛋白石)发育,萤石矿液沿断裂充填。角砾成分以花岗岩、变质岩为主,脉石英、萤石矿蛋白石等次之,以泥质胶结为主。构造角砾岩略具片理化,见有断层镜面,压扭特征明显,具多次活动特征。断裂两侧围岩,在潘村附近(即+6线至—1线之间)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在南西和北东两端为花岗若与变质岩接触,北西盘为变质岩,南东盘为花岗岩。

B、区域性F3断裂,发育于潘村岩体南缘接触带.总体走向北东50°—60°,倾向北西,局部地段倾向南东。倾角较陡,60°— 90o,断裂中见有脉状萤石矿化。

此外,区内变质岩和花岗岩的节理裂隙亦较发育,变质岩中最发育的有两组,其产状:一组为倾向150 °—160°,倾角63°—90°,一般在80°以上;另一组为倾向290°—300°,倾角28°—87°,一般在60°以上。花岗岩中最发育的两组产状为:一组为倾向300o—310°,倾角29°—78°,一般在50°以上;另一组为倾向140°—180°,倾角33°—88°。

3、岩浆岩

区内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潘村花岗岩体,属燕山中期产物。此外尚见有细晶花岗岩等后期脉岩。

9

乌鲁木齐西源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省莲花山矿产实业有限公司莲花山萤石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潘村花岗岩体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全晶质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灰白色斜长石为主,次为肉红色正长石及石英,含量约占5%—10%,斜长石斑晶1—3毫米,最大可达7毫米。基质为全晶质中—粗粒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含量可达50%,石英旁侧有次生磁铁矿、镜铁矿。岩体与围岩接触边缘,常见宽l —2毫米的细粒或中细粒花岗岩冷凝边,局部地段发育二云母花岗岩边缘相。花岗岩体接触边缘具较强的高岭土化、硅化、云英若化及绿泥石化等,其中云英若化与石英脉常相伴,在潘村岩体及其围岩中发育云英岩脉,岩石风化后呈锈黄色,中细粒他形—半自形晶粒结构,块状构造,宽一般0.2—0.3米,延伸不长。

4、矿产

矿区内萤石矿分布于莲花山复式背斜核部,矿体充填于潘村岩体北接触带的北东向断裂中,总体产状北东55°,受断裂严格控制,是矿区的主要控矿、容矿、导矿构造。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液富含挥发分,常伴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蚀变。

㈥矿体特征

矿区潘村萤石矿体分布于潘村附近,沿潘村岩体北接触断裂带充填;矿体为连续性较好且较规则的脉状,分布于-6线至+8线之间,沿走向出露长1400余米,出露标高+370米至+490米,一般都在+400米以上。倾向延深62—225米,控制标高+256米至+490米。矿体形态简单,呈单脉状产出,未见横向断裂错切矿体,完整性较好。矿体总体走向北东55°,倾向南东局部倾向北西或直立,倾角55°— 88o,平均78°。矿体由-4线往-6线逐渐变薄,乃至尖灭。矿体厚度变化在0.70米—10.70米之间,平均厚2.09米,厚度变化系数63.58%,矿体厚度变化属中等。矿体萤石品位变化在30.10%—90.13%,平均品位为65.40%,品位变化系数为20.66%,品位变化属均匀型。

根据矿区萤石矿体品位变化情况,可划分为富矿和贫矿块段:富矿段厚度变化在0.70米—10.70米之间,平均厚2.22米,厚度变化系数64.06%,厚度变化属中等。富矿段萤石品位变化在65.00%—90.13%,平均品位为75.53%,品位变化系数为9.16%,品位变化属均匀型;贫矿段厚度变化在0.70米—4.56米之间,平均厚1.79米,厚度变化系数57.99%,矿段厚度变化属中等。贫矿段萤石品位变化在30.10%—64.30%,平均品位为51.54%,品位变化系数为17.88%,品位变化

10

乌鲁木齐西源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