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公开招聘《中学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特岗教师公开招聘《中学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唱得红梅①字字香,柳枝桃叶②尽深藏。遏云③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④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②柳枝桃叶:“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叶”,晋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③遏云:《列子·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④“拚”(pàn):舍弃、不顾。

(1)词的上阕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修辞手法,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3分)

(2)一般的送别词,常借离别之景,抒离别之情。而同为送别词,此词的写法却很新巧,请就这一点,分别结合上下阕的内容作简要赏析。(5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3.简述冰心散文的特点。(5分)

34.简述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5分) 七、写作题(30分)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形式;(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中公教育解析】B项答(dā)理;C项膝(xī)盖;D项煽(shān)风点火。 2.D【中公教育解析】A项,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B项,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C项,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D项,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与语境不符。

3.A【中公教育解析】B项应为“信誉值千金”;C项应为“远见卓识”;D项应为“熏陶”。

4.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健康”前如“能否”,C项“平均”后面应是确数,不应是概数,D项枪支弹药与武器并列不当。

5.A【中公教育解析】《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左传》是编年体。 6.C【中公教育解析】略

7.C【中公教育解析】A、B、D三项都是反语,为贬义,而C项是褒义。

8.D【中公教育解析】疑问主要有四大句型,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义疑问句。题干中,(1)(4)(5)是一般疑问句,(2)(3)是选择疑问句。因此本题选D。

9.B【中公教育解析】“饥”与“饿”这两个字在先秦以前各表其意,“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饿”是很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后来才通用。比如《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虽然吃不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饱,但是不至于饿着。《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10.C【中公教育解析】略 二、填空题

11.搔首踟蹰 洵美且异

12.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13.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1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5.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三、判断题

16.×【中公教育解析】《伊利亚特》取材自希腊神话故事。 17.√【中公教育解析】略

18.×【中公教育解析】陈子昂不是山水田园诗人。 19.√【中公教育解析】略

20.×【中公教育解析】《四世同堂》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 四、文章阅读 (一)科技文阅读

21.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应选D项。原文最后一段说“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前文已交代“每块大石成方形”,故D项“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明显错误。

22.B【中公教育解析】A项“固定”一词错误,原文倒数第三自然段已交代“这个盘子随着星转”。C项把“或然”变成了“必然”,“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仅仅是作者的“猜想”。D项也可同理排除。

23.C【中公教育解析】A项“直接”错误,文章末段表明二者的转化还有一个中间环节——璇玑这种小型玉器。B项“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文中没有依据。D项属主观臆断,无中生有。

24.【参考答案】作者是根据典籍和文物两类证据推论出中国古人“天圆地圆”的观念的。

(二)文言文阅读

25.D【中公教育解析】D项卒,通“猝”,仓猝。

26.C【中公教育解析】A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八阵图”;第二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一个译为“向”,一个译为“对于”。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D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代指申甫;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大概。

27.B【中公教育解析】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的事。故本题选B。

28.C 【中公教育解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参考译文:

申甫,云南人,好为行侠仗义之事,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嬉戏。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引诱了一只狸猫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人于是在中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道人就走了。

明代天启初年,当时申甫刚刚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没有什么心得收获。他来到嵩山,又遇见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就要求学习道人的法术,以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拜见朝廷公卿,向他们介绍自己学到的兵法,然而始终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明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买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员,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而申甫学到的兵法,是擅长车战,短时间内是布置不好的。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于他。满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慌的情绪弥漫全城。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了一场。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支箭,就这样被杀了。于是权贵们争相把责任推给申甫,而且嘲讽刘、金二人荐人不当。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

(三)现代文阅读

29.【参考答案】(1)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2)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3)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30.【参考答案】(1)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2)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3)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31.【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1)“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2)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脉的故事”;(3)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1)“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2)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3)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五、古诗词赏析

32.【参考答案】(1)修辞手法有:通感、对比、夸张、双关。

①通感 “红”添色彩,让读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红梅热烈绽放、鲜丽诗意的画面;“香”添味道。以红梅之香写其乐声,生动别致地表现出其歌声甜美动人。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使描绘的乐曲更富艺术魅力。

②对比 其他歌女所唱的《桃叶歌》、《杨柳枝》与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进行对比,更显出这位歌女歌声不同凡响,情感真挚美丽,与后面的“遏声云里”相呼应,衔接紧密自然。

③夸张 描绘歌声阻遏行云,更加凸显出这位歌女的声音高亢动人,离别之情热烈深沉。 ④双关 “柳枝”、“桃叶”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语意双关,表达离情、歌声更加含蓄有味,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对比,使表意变得丰富起来。

①上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感伤,虚实相生,别有韵味。

②下阕,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离情别绪。如歌女欲歌之时,作者没有描述伤感之语,而是描绘修长眉黛,间接显现出歌女离别时的脉脉深情;结尾句行人听歌以玉钗按拍击节,曲终钗断,“分钗”暗示“分离”,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其味更是有余不尽了。

六、简答题

33.【参考答案】冰心散文文笔清新温婉,蕴涵诗意,有着明丽雅隽的语言,自由、流转的结构。以美为理想,以母爱和童真、自然之爱为主题,尽情展现充满诗情和童心的外在和内心世界。在对美与爱的追求中,叉饱含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与读者和所表现对象进行心灵交流。

34.【参考答案】语文教育是祖国语言的教育,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处于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之中,从中我们掌握语言、发展思维、接受知识,使得我们有别于动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