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生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 曲张体是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释放递质的部位 D 受体阻断剂可阻断递质的传递作用

E 递质释放后很快被降解或回收而失去作用

10 关于电突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与化学性突触相比,突触间隙狭窄

B 突触前后膜阻抗较低 C 突触延搁较短 D 通常为单向传递 E 也称为缝隙连接

11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双向性传递 B 兴奋节律的改变 C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D 总和 E 后放

12 神经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 树突 B 胞体 C 轴突 D 轴突始段 E 轴突末梢

13 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由丘脑向大脑皮质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B 引起特定感觉 C 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D 是所有感觉的上行传导道 E 维持睡眠状态

14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引起指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B 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 调节内脏功能 D 维持觉醒 E 协调肌紧张

15 对神经纤维传导冲动速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直径粗的纤维传导速度快于细的纤维

B 有髓鞘的纤维快于无髓鞘的纤维 C 神经纤维遇到麻醉药时传导冲动速度可减慢,甚至不传导冲动 D 随周围温度的下降,传导速度将减慢. E 不同分类的纤维传导速度一样 16 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轴突抑制 E 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结果 17 下列哪一项是内脏痛的特点? A 刺痛 B 定位不精确 C 必有牵涉痛

D 牵涉痛的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投影部位 E 对电刺激敏感

1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脊休克的表现? A 大小便失禁 B 血压下降

C 断面以下脊髓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降低 D 发汗反射消失 E 断面以下脊髓反射活动消失

19 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

A 肌紧张 B 腱反射 C 屈肌反射 D 姿势反射 E 多突触反射 20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A 肢体麻痹 B 去大脑僵直 C 脊休克 D 腱反射加强 E 动作不精确

21 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感受器是肌梭 B 基本中枢位于脊髓

C 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 脊髓被横断后,牵张反射增强 E 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块肌肉收缩

22 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是:A 心跳加快加强 B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 胃肠运动加强 D 瞳孔散大 E 胰岛素分泌减少 23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所释放的递质是: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乙酰胆碱 E γ-氨基丁酸 24 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元 C 反射中枢中的突触 D 传出神经元 E 效应器 25 右侧脊髓半离断,离断面以下可出现:A 仅左侧痛温觉障碍 B 仅右侧痛温觉障碍 C 仅左侧深压觉障碍

D 左侧痛温觉和右侧深压觉障碍 E 右侧痛温觉和左侧深压觉障碍

26 对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叙述,错误的是:A 这一系统作用主要通过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来完成

B 该系统活动增强使动物或人处于觉醒状态;如损伤,则可发生昏睡

C 巴比妥类催眠药的作用,可能就是阻断这一系统的传导而产生的 D 该系统易受药物影响 E 该系统为一种多突触结构

27 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A 瞳孔缩小 B 心率减慢 C 消化道平滑肌舒张 D 汗腺分泌 E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8 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A.梭外肌收缩 B.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C.γ纤维传出冲动减少

D.梭外肌受到牵拉 E.梭外肌松弛

29 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 梭外肌收缩 B 梭内肌收缩

C 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D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E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30 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 梭外肌收缩 B 梭内肌收缩 C 肌梭传入冲动减少

D 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E 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 31 对皮肤痛与内脏痛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肤痛有快痛、慢痛之分,内脏痛没有

B 皮肤发生快,而内脏痛发生慢 C 皮肤痛产生后消失快,而内脏痛消失缓慢

D 皮肤痛定位明确,而内脏痛定位不明确 E 切割、烧灼等刺激对皮肤痛和内脏痛都敏感

32 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包括:A 感觉迟钝 B 肌张力降低 C 运动共济失调 D 静止性震颤 E 意向性震颤 33 震颤麻痹病变主要位于:A 黑质 B 红核 C 苍白球 D 小脑 E 丘脑底核

34 关于基底神经节不正确的论述是: A 与随意运动有关 B 损伤后可出现运动过多,肌紧张不全

C 损伤后可出现运动过少,肌紧张过强 D 是皮质下重要的躯体运动调节中枢

E 切除大脑皮质的猿猴,运动功能基本协调

35 下列关于肌紧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它是缓慢持久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B 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活动 C 感受器为肌梭 D 效应器主要为慢肌纤维成分 E 主要表现为屈肌反应

36 基本生命中枢位于: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中脑 E 下丘脑

37 对脊休克以后脊髓反射活动恢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简单反射恢复快,复杂反射恢复慢

B 反射恢复的动物,血压可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 C 屈肌反射恢复后比正常时减弱

D 发汗反射恢复后比正常时加强 E 排尿、排粪反射可以恢复,但不能接受意识控制

38.脊髓灰质炎患者病愈后常有肢体肌萎缩后遗症.具上要原因是:

A.病毒对肌肉的直接侵害作用 B.神经的兴奋性支配作用减弱

C.神经支配由兴奋转为抑制 D.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E.肌肉长期的不能收缩引起的

39.支配小汗腺的自主神经和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分别是

A.交感神经,乙酰胆碱 B.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 C.副交感神经,肤类递质

D.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 E.迷走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 40. 切除动物前庭小脑后,动物将表现为 A.站立不稳 B.四肢乏力 C.运动不协调 D.静止性震颤 E.意向性震颤

41.对突触后抑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机体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实现的

B. 突触后膜呈超极化 C. 回返性抑制和传入侧支性抑制均属突触后抑制

D. 由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 E.是突触后膜去极化引起的

【B1型题】

A 动作电位 B 阈电位 C 局部电位 D 静息电位 E后电位 1、终板电位是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3、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电位称

A α受体 B β1受体 Cβ2受体 D M受体 E N1受体 4、副交感神经节细胞膜上的受体是

5、引起内脏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

6、引起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多巴胺 E 5-羟巴胺

7、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

8、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9、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二、名词解释:

生物节律 受体 运动单位 牵张反射 牵涉痛 脊休克 去大脑僵直突触 神经递质 腱反射 条件反射 屈肌反射 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 【判断题】

1.Υ-氨基丁酸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递质,谷氨酸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

2.第二信号系统可以调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的主要原因是前者纤维粗、横截面积大、阻力小

4.在一个反射活动中, 传出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是来自传入神经元, 所以两者的频率是相同的。

5.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 这是由于末稍经常释放某些营养物质, 作用于所支配的组织而完成的。

6.新斯的明可抑制肌细胞的胆碱酯酶的活性, 使Ach增加, 从而可治疗重症肌无力。

7.突触前抑制是去极化性抑制, 而突触后抑制是超极化性抑制。

8.中枢神经的整合功能是通过兴奋与抑制活动过程, 以及它们之间的扩散集中、相互诱导、交互抑制、反馈等活动而实现的。 9.内脏器官都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10.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都是肾上腺素能纤维。

11.单个动作电位所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足以引起突触后静息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12.激活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 可经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

13.皮质脊髓束中的纤维大多数是直接经单突触终止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

14.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应用, 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15.简毒可阻断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 故可作骨骼肌松弛剂。 16.肌梭是一种长度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原起兴奋作用;而腱器官则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原起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B 3C 4E 5D 6D 7D 8D 9B 10D 11A 12D 13C 14A 15E 16A 17B 18A 19B 20B 21D 22C 23B 24C 25D 26A 27 28D 29A 30B 31E 32D 33A 34E 35E 36B 37C 38.D 39.A 40.A 41.E

【B1型题】1.C 2.C 3.B 4.E 5.A 6.C 7.C 8.C 9.B 二、判断题

1.N 2.Y 3.N 4.N 5.Y 6.Y 7.Y 8.Y 9.N 10.N 11.N 12.Y 13.N 14.Y 15.Y 16.Y 三、论述题

1.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原理与特征, 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

2.试述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及影响突触传递因素,举例说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