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语言学翻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杨忠语言学翻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语言学概论

主编:杨忠

目录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文化??????????????????2 第二章 语音学??????????????????????8 第三章 音位学??????????????????????13 第四章 形态学??????????????????????19 第五章 句法???????????????????????23 第六章 语义学??????????????????????36 第七章 语用学??????????????????????41 第八章 社会语言学????????????????????47 第九章 第二语言习得???????????????????52 第十章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57

1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一、导读

1.1 什么是语言?

我们在醒着的大多数时间里运用语言(在梦里也会用到)。人们经常把语言看成是理所当然。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少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可以谈论宇宙和我们心灵世界的一切。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你是否对语言的本质进行过思考?作为一名职业英语教师,你是否对你所教授学科的本质有过探索?

深入这个问题,去理解语言的多面性。语言包括很多作用:语言是交流手段,是符号系统,是文化载体,是思维工具。正是由于语言的多面性,解释了语言的的定义不能被普遍接受的原因。语言学家们必须要直面这个问题,在他们课题中,语言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过去,数以百计的这类定义被提出。在这里,我们要引用一些来做讨论。

语言是一个系统,它的要素可以并且一定能被考虑到它们的共时等同中。(de Saussure,1916)

语言是语句的一种心向(限定词或者非限定词),每一个限定词在词长以及构建出自限定词的要素的心向。(Chomsky,1957)

语言仅仅是人类非本能的通过自主产生的符号,来交流思想,情绪,要求的一种手段。(Sapir,1921)

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语言进行了定义,反映了语言本质的不同侧面,但与此同时,也遗漏了一些问题。 在语言学界,“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任意有声符号系统”的定义得到了广泛的接受。这一定义是建立在理论的假设上的。就其本身而言,语言是被看做是人类所特有的。换而言之,就是假定语言只有人类才有。动物的交流系统(比如鸟的吱吱叫,蜜蜂的舞蹈,狗的叫声等等)都被排除在外。交流系统是否也被被定义为不同于人类的其他生物所掌握了?

1.2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

许多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相信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因此,语言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他们将一些在动物的交流系统里无法找到的语言的特点分出来。 (1) 创造性(creativity/productivity)

创造性是人类语言首要的本质特征。它使人类可以传递从未传递过的信息和理解从未听到过的信息。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是有限的,但却有构成无限句子的潜力。所有发话人都是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甚至孩子会学习他的∕她的母亲 发音,将语音和词语放进句子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点在动物的交流系统中是找不到的。会说话的鸟类,比如鹦鹉,回去模仿人类说话,但是它们无法将其分割它们所模仿的句子中短语的发音以及词句,也不会将其顺序打乱。

研究结果表明,再接近人类的动物,也不能像孩子一样学习和应用语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Winthrop和Luella Kellogg 将他们还是婴儿的儿子和名为Gua的黑猩猩幼崽一起抚养。当孩子能理解“我说的是什么”以及“我理解我

2

说的是什么”的时候,Gua两个都不能理解,尽管它能理解一些词语。几十年之后,另外一只黑猩猩,名为Nim Chimsky(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Noam Chomsky之后,他声称语言仅仅为人类所掌握)在细致的试验性的环境下,被教导美国手语,有记录以及录像磁带。在分析了Nim会话的录像磁带之后,科研人员发现,Nim的对话仅有12%是自主的,剩下的88%是跟随教导者的手势,Nim一般的回话是模仿教导者说话。孩子们的交谈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频繁。孩子们几乎不会去模仿对话。孩子们在语言应用上会变得越来越有创造力,但是Nim和其他黑猩猩在相似的试验中,几乎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创造性(Fromkin和Rodman,1998)。事实上,像这些好像是在说创造性是将人类和其他一些生物的交流系统区分开来的一个特点。 (2) 二重性 (duality)

语言拥有语音和意义两个子系统。如果你给四个英语发音[p][l][i][d]并且将它们按顺序结合在一起,听起来就像是一个英语单词,你会发现[plid]和[pild]是可行的,但是[pdli] [dpli] [lipd]以及[idlp]等等是不可行的。这些可行的顺序听起来就像是英语单词,但是其他的就不像,因为它们不代表任何东西。另一方面,意义是由语音来体现的。在英语里,[dead body of a person]是表达尸体的意思。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说概念和意义被词汇化。在英语里,没有单词能代表[dead plant]这一概念。当一组语音体现一定语义时,一个语言单位就产生了。同样的语音会被重新组合去表示别的意思。在一些例子中,同样的语音排序会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homophones和polysemes)。这就表示,意义和语音是语言的两个子系统。没有动物的交流系统能够掌握这一特性。狗的叫声是可以分析的。动物的交流系统无法被分割成小部分,在改组成有意义的顺序。换句话说,人类语言的二重性是动物交际系统所不具有的。 (3) 任意性 (arbitrariness)

语音和意义在语言中代表的关系在全世界就是任意的一部分。语言的任意性特征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 (Ferdinand deSaussure)) 提出的。他认为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在英语中,我们和家人一起居住的建筑物被称之为“house”,在法语中叫“marson”,俄语中是“dom”,西班牙语是“casa”。如果语音和意义的关系是促动的(不是任意的),那么在这些不同的语言中,代表同样一个东西的单词就会听起来是一样的或者相似的,这样的话,人们就不需要去学习外语了。 无可否认的是,在大部分语言中都存在拟声词,他们的声音和意义之间似乎有一定的关系。这好像是在否定任意性。但如果我们将不同语言的拟声词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些拟声词之间仍然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英语单词“tick tock”和中国的单词“dida”就是相同的,“buzz”和“wengweng”是相同的。在英语中,“cockadoodledoo”表示的是公鸡啼叫,但是在俄语中是“kukareku”,这两个单词完全不同于中文的表达。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可以说,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常规的。大多数的动物的交流时类似于图像的。举个例子,蜜蜂的舞蹈,十分直接的表示它的主旨,因为直接的联系表达旋转以及花蜜来源的数量和方位。 (4)超时空性(displacement)

超时空性使人类可以描写真实的或想象中的发生在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物,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动物却只能对此时此地所发生的事进行交际。一只最聪明的狗也不会通过吼叫告诉别人它的父母是如何遭受主人虐待的。语言的超时空性赋予人类概括能力和抽象的能力,这也是其他物种在记忆和抽象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