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集(1)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生物化学习题集(1)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简答题

1.将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哪些组分?DNA和RNA的水解产物有何不同? 2. DNA热变性有何特点?Tm值表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E 5.B 6.C 7.A 8.D 9.B 10.D 11.D 12.D 13.A 14.B 15.B 二、填空题

1.磷酸 ;含氮碱; 戊糖; 含氮碱;嘌呤; 嘧啶 2.腺嘌呤; 鸟嘌呤; 胞嘧啶; 尿嘧啶; 胸腺嘧啶; 稀有碱基

3. 9 ; 1 ; 糖苷键;嘌呤核苷 4. 外侧 ; 内侧 5. 三磷酸腺苷; 脱氧二磷酸胞苷

6.多核苷酸链; 双螺旋; 三叶草 7. 二氢尿嘧啶; 反密码; TφC ; 额外; 氨基酸臂

8.与氨基酸结合; 辨认密码子 9.遗传物质; 遗传变异 ;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0.核苷酸; 含氮的碱基; 磷酸; 五碳糖 三、名词解释

1.单核苷酸: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单核苷酸。

2.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3.反密码子:在tRNA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4.DNA的变性、复性: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的现象称为DNA变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以重新配对,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四、简答题

1.答: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碱基、戊糖、磷酸三种组分。DNA和RNA的水解产物戊糖、嘧啶碱基不同。

2.答:将DNA的稀盐溶液加热到70~100℃几分钟后,双螺旋结构即发生破坏,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状,此过程为DNA的热变性,有以下特点:变性温度范围很窄,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生物活性丧失;比旋度下降;酸碱滴定曲线改变。Tm值代表核酸的变性温度(熔解温度、熔点)。在数值上等于DNA变性时摩尔磷消光值(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变化值半数时所对应的温度。 (张俊河)

第三章 酶

一、选择题

1.酶促反应中决定酶特异性的是

A. 作用物的类别 B. 酶蛋白 C. 辅基或辅酶 D.催化基团 E. 金属离子

2.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B.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基 C. 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内 D. 所有的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E. 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3.B族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组成辅酶,下述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烟酰胺参与组成脱氢酶的辅酶 B. 吡哆醛参与组成转氨酶的辅酶

C. 生物素参与组成辅酶Q D. 泛酸参与组成辅酶A E. 维生素B2参与组成黄酶的辅酶

4.关于Km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指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B.酶的Km值越大意味着底物与酶的亲和力越大

C.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酶的浓度无关 D.与底物的种类无关 E.与环境的PH无关

5.酶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根本在于它

A.是生物活细胞制造的 B.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有活性中心结构 D.机体给酶提供了最适条件 E.能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6.下列哪项不是酶的变构调节的特点

A. 反应动力学遵守米氏方程 B. 限速酶多受变构调节 C. 变构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 D. 酶活性可因与变构剂结合而促进或抑制 E. 变构酶常由多亚基组成

7.下列描述除去哪项外都是正确的

A.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无催化活性 B.全酶才具催化活性 C.辅助因子起传递原子、电子、原子团等作用 D.酶蛋白决定催化反应专一性 E.全酶种类由辅助因子决定

8.丙二酸对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 反馈抑制 B. 底物抑制 C. 竞争性抑制 D. 非竞争性抑制 E. 变构调节

9.最常见的酶促化学修饰作用是

A.乙酰化/去乙酰化 B.腺苷化/去腺苷化 C.尿苷化/去尿苷化 D.甲基化/去甲基化

E.磷酸化/去磷酸化 10.酶的辅基

A.也有辅酶 B.通过非共价键与酶蛋白结合 C.由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D.与酶活性有关,但在反应中不被修饰或发生改变 E.一般对热不稳定,不能用透析方法与酶蛋白分开 11.同工酶是指:

A.酶的结构相同而存在部位不同B.催化相同反应而酶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不同

C.催化不同反应而酶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相同 D.由同一基因编码,但翻译后加工不同的酶

E.催化相同反应理化性质亦相同,但分布不同的酶 12.酶原的激活是由于

A.激活剂将结合在酶原分子上的抑制剂除去 B.激活剂使酶原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

C.激活剂携带底物进入酶原的活性中心 D.激活剂使酶原分子的一段肽水解脱落从而形成活性中心 E.激活剂使酶含量增加 13.关于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构相似 B.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与抑制剂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 C.抑制作用能用增加底物的办法消除 D.在底物浓度不变情况下,抑制剂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起到抑制作用 E.能与底物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

14.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方式是抑制剂

A.使酶的非必需基团发生变化 B.占据酶的活性中心 C.与酶的辅基结合 D.使酶变性而失活 E.以上均不是 15.下列单位中哪个不是Km的单位

A.mol/L B.mol/min C.nmol/L D.mmol/L E.mol/ml 二、填空题

1.酶是 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 2.酶具有 、 、 和 等催化特点。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 、 、 、

和 。

4.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主要含有 、 、和 基,三者构成一个氢键体系,使其中的 上的 成为强烈的亲核基团,此系统称为 系统或 。

5.与酶催化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

有 、 、 、 、 等。

6.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 抑制剂。 7.变构酶的特点是:(1) ,(2) ,它不符

合一般的 ,当以V对[S]作图时,它表现出 型曲线,而非 曲线。它是 酶。

8.转氨酶的辅因子为 即维生素 。其有三种形式,分别

为 、 、 ,其中 在氨基酸代谢中非常重要,是 、 和 的辅酶。

9.叶酸以其 起辅酶的作用,它有 和 两种还原形式,后者的功能作为 载体。

10.一条多肽链Asn-His-Lys-Asp-Phe-Glu-Ile-Arg-Glu-Tyr-Gly-Arg经胰蛋白酶水

解可得到 个多肽。

三、名词解释

1.Km值(Km value) 2.底物专一性(substrate specificity) 3.辅基(prosthetic group) 4.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 四、问答题

1.比较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点?

2.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E 3.C 4.C 5.E 6.A 7.E 8.C 9.E 10.E 11.B 12.D 13.A 14.B 15.B 二、填空题

1.活细胞;蛋白质 2.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受调控 3.[E];[S];pH;T(温度);I(抑制剂);A(激活剂)

4.Ser195;His57;Asp102;Ser195;氧原子;电荷转接;电荷中继网 5.邻近效应;定向效应;诱导应变;共价催化;活性中心酸碱催化

6.竞争性 7.由多个亚基组成;除活性中心外还有变构中心;米氏方程;S;双;寡聚酶

8.磷酸吡哆醛;V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醛;转氨酶;脱羧酶;消旋酶

9.还原性产物;DHFA;THFA;一碳单位 10.三 三、名词解释

1.Km值: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2.底物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3.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4.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它们不能解离为更小的单位。分子量为13,000—35,000。 四、问答题 1.答:(1)相同点:①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变化;②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反应;

③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④作用的机制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不同点:①酶的催化效率极高;②酶对底物有高度的选择性;③酶的催化活性受多种因素调节;④酶在温和条件下发挥活性,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2.答:(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

学反应的平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个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容易失活,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王天云)

第四章 糖 代 谢 习 题

一、选择题

1. 淀粉经α-淀粉酶作用后的主要产物是

A.麦芽糖及异麦芽糖 B.葡萄糖及麦芽糖 C.葡萄糖 D.麦芽糖及临界糊精 E.异麦芽糖及临界糊精

2. 糖酵解时下列哪一对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