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小学科学五年级备课5(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费县小学科学五年级备课5(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费县小学科学备课

五年级 册第 一单元 主备单位、教师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吸收营养 2.学会用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学习活动。 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各个器官、消化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 烧杯、温水、试管、滴管、淀粉糊、碘酒、关于食物消化、卫生保健等方面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猜想假设 教师出示一馒头,问学生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它们是怎样被人体吸收的呢?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我们吃下去的馒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食物到哪里去了 二、制定方案,初步探究 认识消化器官 1、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名称(认识食道、胃、肠,并板书出几个关键词) 指导学生认识肠分大肠、小肠、直肠及胃的位置形状等。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2、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还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让我们用自己的手跟踪食物的旅行好吗?每到达一个器官就告诉我好吗?(出示消化系统图) 学生对照着图先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教师: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教师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消化道。 教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请找出来并把它们圈出来。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肝(胆)、胰,这是消化腺,并介绍它们的主要作用。指出消化腺和消化道共同组成消化系统。 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样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1

课题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使用单位、教师 课型 新授课 东关小学 文瑞峰 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和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及人是怎样二次备课

看吧。(课件展示) 食物进入口腔顺着食道到达胃,肝分泌胆汁,胰分泌胰液帮助食物消化,这时,食物再从胃进入小肠,有营养的物质留在身体里,没有营养的食物残渣再进入大肠,通过直肠、肛门排出体外。 三、问题探究 1、提出问题 食物旅行的第一关要经过哪里?(口腔) 一会让我们来嚼馒头,猜一猜馒头在口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除了形状、颗粒的变化外还会不会有变化?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咀嚼馒头,不要咽下去,仔细体会馒头在口腔里发生里什么变化?(有点甜) 2、猜想假设 请一名同学把嚼过的馒头吐在培养皿中。 咀嚼过的馒头形状和颗粒的确发生了变化,他真的会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吗?有没有办法证明一下? (教师在馒头和咀嚼过的馒头上滴上碘酒)馒头没有明显的变化,仍然是蓝色。 你有什么疑问吗? 3、制定方案 你能设计个实验证明唾液与馒头(淀粉)之间到底有没有变化吗? 4、实施探究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填写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 (1)试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3)小组汇报。 四、反思应用 我们的消化器官这样辛苦地为我们服务,你有没有话要对他们说。 是呀,我们真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并作好记录。 五、拓展创新 了解了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是如何消化的,那被消化的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我们的身体各部分吸收的呢?同学们课下查下资料继续研究研究。 2

教学札记: 费县小学科学备课

五年级 下册第 一 单元 主备单位、教师 课题 东关小学 文瑞峰 2、我们的呼吸 使用单位、教师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教学 目标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检测实验的学习活动 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各个器官、呼吸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 集气瓶、火柴、生石灰水、水槽、吸管、玻璃管、呼吸器官图 教 学 过 程 一、提出问题 1、师: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不呼吸会怎么样?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吸一口气,憋住不呼,看看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 (师生游戏) 2、师:刚才是什么感觉? 如果再憋下去会怎么样? 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呼吸”。 二、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人为什么离不开呼吸”?“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想。 三、制定方案 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提示资料,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汇报之后师生共同修订实验方案。 四、实施探究 3 二次备课

1、探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实验1 每组桌上都有两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一根玻璃管,一个注射器,请每组同学通过玻璃管向一个瓶中吹气,另一个用注射器吸入的空气吹集气瓶内的石灰水,大家观察两瓶石灰水的变化。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实验结果。 (3)讨论:呼气时,石灰水变浑,说明了什么? (4)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2 请每组同学取一个集气瓶,往里面呼入气体,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用另一个集气瓶收集我们吸入的空气,其他同学将燃烧的火柴慢慢地伸入两个集气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实验结果。 (3)讨论:火柴灭了说明了什么? (4)结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氧气少。 2、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呼吸过程。 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人时刻都在呼吸,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汇报。 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出各个呼吸器官所在的部位。 3、 认识呼吸的过程。 学生反复进行呼吸活动,感受自身呼吸的情况,说说人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归纳、汇报,并在书中画出吸气和呼气的路线。 师生小结 4、向学生进行呼吸的卫生教育。 出示四幅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交流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 (1)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2)你知道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病? (3)怎样保护呼吸器官健康生长? 五、巩固与拓展 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