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名词解释及习题(精心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生态学名词解释及习题(精心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6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65、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16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

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 16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D)。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样生物、兼养生物、非生物环境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6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

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 169、生态系统内消费者的营养级的确定是根据(D)。

A.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消费者的食性 D.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70、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171、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17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B)。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17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B)。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17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17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17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78、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D)。

A.疏透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79、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80、种群是指(A)。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81、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B)。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82、种群平衡是指(B)。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83、法瑞法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B)。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84、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

A.蒙古栎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 185、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86、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187、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 188、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89、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A.初级总生产力 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 D.次级生产力 190、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191、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

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

192、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193、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194、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D)。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水能 195、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96、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C)。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197、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B)。

A.3% B.0.5% C.20% D.万分之一 198、生态系统的概念是(B)于1953年提出来的。

A.Fisher B.Tansley C.Vickerman D.Mobius 199、外温动物的代谢速度随温度的增加用温度系数描述,那么温度系数Q10是温度升高(C)对代谢速度影响的指数。

A.20℃ B.5℃ C.10℃ D.15℃ 200、在(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干扰性 B.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

201、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B)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 202、在温带生态系统中,热的主要储存位置是(B)。

A.空气 B.土壤 C.水 D.生物体 203、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C)。

A.气候驯化 B.调节 C.驯化 D.适应 204、(B)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 A.比尔定律 B.阿伦法则 C.Hamilton定律 D.贝格曼规律 205、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C)。

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 206、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C)。

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 207、全球陆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为(A)t/a干物质。

A.120×109 B.120×108 C.50×109 D.50×108 208、酸雨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是(D。

A.HCl与H2SO4 B.HNO3与HCl C.H3PO4与HNO3 D.H2SO4与HNO3 20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害生物的是(D)。

A.鼠 B.蝗虫 C.红蜘蛛 D.麻雀 210、稳态的英文是(A)。

A.homeostasis B.homeotherm C.homogenons D.homologous 211、下面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是(C)。

A.蜗牛 B.细菌 C.藻类 D.蚯蚓 212、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C)。

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 213、捕食者优先选择能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D)的一定大小的猎物。

A.质量 B.重量 C.体积 D.能量 214、白天,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B)。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加 215、(A)是将温度和时间相结合的一个测量,运用于外温动物可反应这些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依赖于环境温度及时间。 A.生理时间 B.物理时间 C.生物钟 D.温度时间 216、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的是(C)。

A.收获最大产量 B.收获恒定产量 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 217、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B)表示。

A.年龄结构图 B.年龄金字塔图 C.年龄分布图 D.年龄组成图

218、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D)。

A.反馈 B.内调节 C.外调节 D.负反馈 219、对于植物,下面选项中(B)是可以被消耗掉的。

A.温度 B.太阳辐射 C.盐度 D.负反馈 220、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A)。

A.栖息地(生境) B.生态位 C.位点 D.生存空间 221、夜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A)。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增加后降低 222、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C)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 B.Hamilton定律 C.比尔定律 D.贝格曼规律 223、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A)。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 224、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B)。

A.饱和点 B.补偿点 C.平衡点 D.稳定点 225、(C)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

A.鱼类 B.细菌 C.浮游动物 D.藻类 226、根据生物个体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B)种形式。

A.2 B.3 C.4 D.5 227、(B)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 228、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C)。

A.攻击 B.防御 C.性选择 D.捕食 229、生态位的英文是(B)。

A.habit B.niche C.site D.place 230、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全球气温上升了(D)。

A.0.5~0.7℃ B.0.3~0.5℃ C.0.5~0.7℃ D.0.4~0.7℃ 231、物质的热容量是1cm3物质上升(A)所需要的热量。

A.1℃ B.10℃ C.5℃ D.100℃ 232、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B)。

A.温带常绿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D.落叶 233、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C)。

A.河口湾 B.大陆架 C.海藻床或珊瑚礁 D.大洋区 234、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A)。

A.磷 B.碳 C.硫 D.钾 235、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

A.食草动物 B.杂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碎食动物 236、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

A.无脊椎动物 B.外温性脊椎动物 C.内温性脊椎动物 D.原生动物 237、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C)。

A.二氧化碳 B.温度 C.水 D.营养物质 238、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C)。

A.木质素 B.纤维素 C.单糖 D.半纤维素 239、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B)。

A.温带森林 B.热带森林 C.草地 D.北方针叶林 三、多项选择

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ABCD)。

A.进行等高耕作 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 C.轮作 D.进行免耕农业

2.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内容有(ABD)。

A.能流 B.食物网 C.群落的组成 D.营养物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