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三及答案【经典版】.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三及答案【经典版】.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案】ACD

【解析】A、增透膜是通过光的干涉,减少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加透射光的强度,使光学系统成像更清晰,故A正确;

BCDE、在选择增透膜时,一般是使对人眼灵敏的绿色光在垂直入射时相互抵消,这时光谱中其它频率的光将大部分抵消,因此,进入镜头的光有很多,但以抵消绿光为主,这样照相的效果更好。对于增透膜,有约1.3%的光能量会被反射,再加之对于其它波长的光,给定膜层的厚度是这些光在薄膜中的波长的倍,从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绿光相互抵消,镜头呈淡紫色,故BE错误,CD正确; 故选ACD。

【点睛】增透膜增透了人视觉最为敏感的绿光,薄膜的厚度为绿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时,从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相互抵消。

6. 交警正在调查发生在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的一起汽车相撞事故。根据两位司机的描述得知,发生撞车时汽车正沿东西大道向正东行驶,汽车正沿南北大道向正北行驶.相撞后两车立即熄火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又接在一起后并排沿直线在水平路面上滑动,最终一起停在路口东北角的路灯柱旁,交警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事故报告图.通过观察地面上留下的碰撞痕迹,交警判定撞车的地点为该事故报告图中点,并测量出相关的数据标注在图中,又判断出两辆车的质量大致相同,为简化问题,将两车均视为质点,且它们组成的系统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图中测量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碰撞时汽车的速率较大 B. 发生碰撞时汽车的速率较大

C. 发生碰撞时速率较大的汽车和速率较小的汽车的速率之比约为D. 发生碰撞时速率较大的汽车和速率较小的汽车的速率之比约为

- 5 -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设两辆车质量均为m,相撞之前速度分别为vA、vB,相撞后向北的速度为v1,向东的速度为v2,则南北方向上动量守恒,mvB=2mv1;东西方向上动量守恒mvA=2mv2。由图可知:v1:v2=6:2.5=12:5,得:vB:vA=12:5,可知B、C正确。故选BC。

考点: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7. 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的二象性, 下列事实中不能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 β射线在云堂中完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 人们利用中子行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 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答案】B

A、【解析】干涉是波具有的特性,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A不符合题意;

B、β粒子在云室中受磁场力的作用,做的是圆周运动,与波动性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可以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说明中子可以产生衍射现象,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电子可以产生衍射现象,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不符合题意; 不能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故选B。

【点睛】光电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肥皂泡是彩色的,是由于光线在肥皂膜的表面发生干涉造成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但由于波长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德布罗意波长相同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8. 现用某一光电管让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照射光的频率不变,增大照射光的强度,饱和光电流变大 B. 照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C. 保持照射光的强度不变,不断减小照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 6 -

D. 遏止电压的大小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照身光的强度无关 【答案】ABD

【解析】A、根据光电效应实验得出的结论知,保持照射光的频率不变,照射光的强度变大,饱和电流变大,故A正确; 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大,故B正确;

C、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不会发生光电效应,不会有光电流产生,故C错误; D、根据

度无关,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子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光强度会影响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18分)

9. 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在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波刚好传播到

,己知

知,遏止电压的大小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照射光的强

知,照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

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这列波的振福为B. 这列波的波长为C. 这列波的频率为D. 再经过

的时间,质点到达质点现在所处的位置

【答案】ABC

【解析】由简谐波图象可知,振幅为10cm,故A错误;由简谐波图象可知,波长

- 7 -

为4m,故B正确;由可知,波的频率,故C正确;质点只在

自己的位置上下振动动,不会沿x轴运动,故不能到达b点,故D错误。故选BC。【点睛】通过简谐波图象可以读出出波长,振幅;简谐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再经过0.2s的时间,质点a的位置。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恒力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 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 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关

D. 斜面、挡板对球的弹力与球的重力三者的合力等于【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B、C、小球受到的重mg、斜面的支持力FN1、竖直挡板的水平弹力FN2,设斜面的倾斜角为α,则竖直方向有:FN1cosα=mg,因为mg和夹角α不变,无论加速度如何变化,FN1不变且不可能为零,水平方向有:FN2-FN1sinα=ma,则可知,若加速度越大,竖直挡板的水平弹力越大,故A、B、C错误。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斜面、挡板对球的弹力与球的重力三者的合力等于ma,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力的正交分解考察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分析受力与正确的分解力是关键,注意将力分解到水平和竖直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11. 如图甲所示,

是匝数为100匝、边长为

、总电阻为

的正方形闭合导

线圈,放在与线圈平面垂直的图示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