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word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全国市级联考word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理综化学试题

1. 下列关于生活、生产中用品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锈钢属于合金材料 B. 青花瓷属于硅酸盐材料 C. 羊毛绒属于复合材料 D. 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不锈钢是铁和镍等元素的合金,A 说法正确;青花瓷、玻璃、水泥符合硅酸盐产品的特点,是硅酸盐产品,B说法正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叫复合材料,羊毛绒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不是复合材料,C说法错误;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而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天然橡胶和天然纤维(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所以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说法正确;正确选项C。 2. 下列对有关文献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的描述,其中的烟指炭黑

B. 《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 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青矾厂气是CO和CO2 C. 《本草纲目》描述“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的碱是K2CO3

D. 《天工开物》记裁制造青瓦“(窑)泥周寒其孔,浇水转釉”,红瓦转化为青瓦的原因是Fe2O3转化为其他铁的氧化物 【答案】B

【解析】洧水可燃,洧水是石油,不完全燃烧时有碳颗粒生成,由墨汁很黑知道烟是炭黑,A说法正确;青矾是绿矾,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为氧化铁,“气”凝即得“矾油”,矾油应指硫酸,具有腐蚀性,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煅烧FeSO4?7H2O制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

Fe2O3+SO2↑+SO3↑+7H2O,所以青矾厂气指的是SO2和SO3气体,不是CO和CO2,B说法错

误;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即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用水溶解时碳酸钾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能够去污,所以C说法正确;红瓦和青瓦都是用泥土制成的,青瓦和红瓦是在冷却时区分的,自然冷却的是红瓦,水冷却的是青瓦,红瓦里面是氧化铁,青瓦里面主要是氧化亚铁,所以D说法正确;正确选项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烯中所有原了共平面

B. 葡萄糖、花生油和蚕丝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D. C4H4仅有【答案】C

和CH≡C-CH=CH2两种同分异构体

.....

..........

4. 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备无水AlCl3 (183℃升华,過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过程中e瓶可能产生白雾

B. b、c装置中分别盛装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C.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d处酒精灯,再点燃a处酒精灯

D. 实验后向烧瓶中加入足量硝酸银和确硝酸,可确定生成的MnCl2的质量 【答案】A

【解析】d装置中产生的AlCl3受热易升华,f装置中的水蒸气挥发到e装置中,由于氯化铝极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而氯化氢溶液形成白雾,所以在e装置中可能产生白雾,A说法正确;a装置产生Cl2,

同时有HCl和水蒸气,所以b装置中应该是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c装置应该是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得干燥纯净的Cl2,b中盛装饱和NaHCO3溶液,与酸反应产生CO2气体,引入杂质,同时NaHCO3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Cl2,B说法错误;由于金属铝是活泼的金属,极易被氧化,所以首先点燃a处酒精灯,然后点燃d处酒精灯,C说法错误;实验室制取氯气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下降,当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反应停止,此时反应后的溶液中仍然有盐酸,所以通过测定AgCl的质量来确定生成的MnCl2的质量是错误的,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A。

5. 电解法合成氨因其原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有望代替传统的工业合成氨工艺。电解法合成氨的两种原理及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电极上通入的物质是H2 B. 电解池中b是阳极,c是阴极

-2-C. d电极上电极反应式是N2+3H2O+6e=2NH3+3O

D. 若I=2.0A,通电1h,理论上两装置均可得NH3的质量为1.6×10-19C) 【答案】B

。 (已知一个电子的电量为

【解析】通过图1得出b极通入的是N2,所以a极通入的气体应该H2,A说法正确;b极通入的是N2,得

2-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池的b极是阴极,c极O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极是阳极,B说法

错误;d电极是阴极,N2得到电子生成NH3,总反应式是:2N2+6H2O=4NH3+3O2,所以阴极(d电极)的N2+3H2O+6e-=2NH3+3O2-,C说法正确;电极反应式:当流过的电流1 安培时,每秒钟所通过的电量为 1 库仑,所以I=2.0A,通电1h,理论上电量是:2.0×60×60C,通过的电子:(2.0×60×60)÷(1.6×10-19×NA)mol,1molN原子得到3mol电子生成NH3,所以n(NH3)=(2.0×60×60)÷(1.6×10×NA×3)mol, NH3的质量是:m(NH3)=n(NH3)?M(NH3)=本题正确选项B。

6. 三个相邻周期的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W>Y>Z>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

C. Y、Z的氧化物都有两性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W 【答案】A

-19

,D说法正确,

【解析】X、Y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所以X是O元素,Y是Al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Z原子的最内层电子数是2,其最外层电子数是4,Z是Si元素;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即:3+4=6+1,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是相邻的三个周期,所以W是K;所以X、Y、Z、W分别是:O、Al、Si、K;原子半径:K>Al>Si>O,即W>Y>Z>X,A选项正确;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H2O的稳定性比SiH4强,B选项错误;Y的氧化物是Al2O3,是两性氧化物,Z的氧化物是SiO2,是酸性氧化物,C选项错误;K的金属性比Al强,KOH是强碱,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A。

7. 常温下向100mL0.2mol/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0.2mol/L的盐酸,所得溶液中NH4+和NH3·H2O的物质的量分数φ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及混合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2O物质的量分数变化的曲线是B A. 表示NH3·

H2O的电离程度小于NH4+的水解程度 B. pH=9.26时的溶液中,NH3·

H2O的电离常数为1.8×10-5mol/L (已知lg1.8=0.26) C. 常温下,NH3·

+

H2O)=2×(10-5+10-9)mol/L D. 当加入盐酸体积为50mL时,溶液中c(NH4)-c(NH3·

【答案】C

H2O与HCl能够发生反应: NH3·H2O+HCl=NH4Cl+H2O,随着HCl的滴入,NH3·H2O浓度逐【解析】NH3·

++

H2O的物质的量分数,A选项错误;渐减小,NH4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曲线B表示的是NH4,不是NH3·

pH=9.26时,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离子的水解程度,B选项错误;NH3·H2O溶液呈碱性,说明NH3·NH4++ OH-,K=[C(NH4+)×C(OH-)H2O)H2O和]/C(NH3·,根据图示得:当PH=9.26时,溶液中NH3·

NH4+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即浓度相同,所以K=C(OH-)=Kw/C(H+)=1×10-14/10-9.26=10-4.74=1.8×10-5,C选

--1-1H2O)+C(NH4+)=2/15 项正确;当加入盐酸体积为50mL时,C(Cl)=1/15mol·L,C(NH3·mol?L,所以有:

H2O)+C(NH4+),根据电荷守恒:2C(H+)+2C(NH4+) =2C(Cl-)+2C(OH-)2C(Cl-)= C(NH3·,所以c(NH4+)-c(NH3·H2O)=2×(10-5-10-9)mol/L,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C。

8. 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H2S气体,并探究H2S的有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