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作业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计算机网络作业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计算机网络中, 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 ( A 体系结构 )。其中, 实际应

用最广泛的 ( A 体系结构 ) 是 ( B TCP/IP ), 由它组成了 ( C INTERNET ) 的一整套协议。

可供选择的答案:

A: 1.组成结构; 2.参考模型; 3.体系结构; 4.基本功能。 B: 5.SNA; 6.MAP/TOP; 7.TCP/IP; 8.X.25; 9.ISO/OSI; C: 10.ISO/OSI网; 11.局域网; 12.INTERNET; 13.分组交换网。 答题填空:A ( 3 ); B ( 7 ); C ( 12 )。

5) 通信子网包括哪几个层次__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______。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8. 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1).局域网一般为同一个单位所有。 ( √ ) 2).在OSI/RM模型中,网络层传送的是帧。 ( ╳ ) 3).在Internet中使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 √ ) 4).在OSI/RM中,每一层的真正功能是为其上一层提供通信协议。( ╳ 应该是服务 )

9. 简答题

1) 请论述TCP/IP模型与OSI/RM模型的对应关系。 2)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 面向连接与面向非连接的区别。

4) 服务与协议的含义是什么?有何区别。?

5) OSI的七层是什么?各层的功能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参考教案

10.根据OSI各层的功能,分析通过LAN观看VCD,用协议层次观点看这是一个几层的

系统?各层完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4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比特信号的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帧的传输 会话层:会话同步,断点恢复 表示层:数据压缩

应用层:VCD应用的规范化

11.一个系统的协议结构有N层。应用程序产生M字节长的报文。网络软件在每层都加上H字节长的协议头。那么,网络带宽中有多大比率用于协议头信息的传输?

参考答案:总共有N层,每层加H字节,在每个报文上附加的头字节的总数等于HN,因此头消耗的有关空间所占的网络带宽的比率为HN /(HN + M)。

CH3 物理层

1. 模拟信号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时,要进行何种调制?要经过哪些处理步骤?为什么一条8位编

码的语音线路PCM信号速率是64Kbps。

答:PCM(脉冲编码调制) 采样、量化、编码

因为:语音的频率范围是4KHZ,根据Nyquist定理,采样频率最高只需8KHz;8位编码,所以PCM信号速率为: 8*8=64 Kbps

3. 数字信号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时,要进行何种调制?有哪几种调制方式?

答:D/A调制(调制解调)

主要有三种调制方式:调幅、调频、调相

3.奈奎斯特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Nyquist理论: D = 2 B log2 K 其中

D 为最大数据速率 B 为硬件带宽 K信号电平级数

4.解释以下名词:基带传输 宽带传输 带宽 多路复用技术 调制 编码 答案:参考教案

5. 一个无噪音4KHz信道每毫秒采样一次,每次采样1024比特数据,则数据传输速率是

多少?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解:∵4KHz无噪音信道,根据Nyquist定理,采样频率最高只需8KHz;

现在采用的采样速率为1KHZ,

∴ 数据传输速率为:1024*1K=1Mbps

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与数字信号的级数有关,根据Nyquist定理,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无穷大。但实际受shannon定理约束。

6. 电视频道的带宽是6MHz,若使用4级数字信号,每秒能发送多少比特。(不考虑信道噪

音)

解:适用Nyquist定理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bps)=2Hlog2V=2*6M*log24=24Mbps

7. 一个用于发送二进制信号的3KHz信道,其信躁比为20dB,最大的信道传输速率是多

少?

解:10lg(S/N)=20 S/N=100

由Shannon公式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Hlog2(1+S/N)=3K*log2(1+100)≈19.98Kbps 根据Nyquist定理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2Hlog2V=2*3K*log22=6Kbps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由Nyquist定理决定,为6Kbps

8. T1载波的速率为1.544Mbps,在50KHZ的线路上发送T1信号,需要多大的信躁比? 解:由Shannon公式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Hlog2(1+S/N)=50K*log2(1+S/N)=1.544*10Kbps →S/N≈2-1 →10lg(S/N) ≈93dB

9. 设需在两台计算机间经两个中间节点传送100兆字节的文件,假定:

(1)计算机与中间节点间的通信线路以及中间节点间通信线路的通信速率皆为8Kbps; (2)数据传输的差错可以忽略不计; (3)中间节点存储转发时间可忽略不计; (4)每一段线路的传播时延均为10ms

试计算采用甲、乙两种方案传送此文件所需时间。其中: 方案甲:将整个文件逐级存储转发。

方案乙:将文件分为1000字节长的幀在进行逐级存储转发,假定幀头和幀尾的开销为10字节。

答:报文交换:总时延=3(报文的发送时间+传播时延) =3*(100*106*8 / 8*103+0.01)秒

分组交换:总时延=3(第一个分组的报文发送时间+传播时延)+后面的(N-I)个分组的报文发送时间 =3*((10+1000+10)*8 / 8*103+0.01)+ (100*106 / 1000 –1)(10+1000+10)*8 / 8*103 秒

10.如果声音数据限于4000Hz以下的频率,那么每秒采样多少次可满足完整地表示声音信号的特征?如果使用7位二进制编码表示采样,允许有多少个量化级?这种情况下数据传输率是多少?

31

3

答案:

8000 (Hz) (奈氏定理) 128个(27) 56000bps(8000×7)

11.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物理层的四个重要特性 机械特性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电气特性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功能特性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规程特性 (procedural characteristics)

?

?

机械特性

主要定义物理连接的边界点,即接插装置。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引脚的数量和排列情况。

?

电气特性

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高低、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

?

功能特性

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功能。

线路的功能分为四大类:数据、控制、定时、地

?

规程特性

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12.传播时延、发送时间、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传播时延:表示信号在传输通道上产生的时延,包括线路时延和中间节点的时延; 线路上的传播时延= 线路长度 / 信号的速度

发送时间:以一定的速率发送完一个一定长度的报文所需的时间; 报文的发送时间=报文长度 / 报文的发送速率 处理时延:节点进行报文存储转发处理所产生的时间;

排队时延:报文发送前在发送队列中排队的时间。排队时延根据排队论来计算。

13.有600 MB(兆字节)的数据,需要从南京传送到北京。一种方法是将数据写到磁盘上,然后托人乘火车(需10小时)将这些磁盘捎去。另一种方法是用计算机通过长途电话线(设信息传送的速率是24 k b/s)传送此数据。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若信息传送速率为1M b/s,其结果又如何?

答:磁盘传送的速率=600*106*8 比特/ 10*60*60 秒 =4/3 *105bps 该速率快于24 k b/s,但慢于1M b/s 14.填空题:

1) 数字信号实现模拟传输时,数字信号变成音频信号的过程称为___调制___。音频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___解调____。 2)

调制的基本方法有____调幅________、_____调频_______、____调相________。

3) PCM的三个步骤是:___采样______、____量化_____、____编码_____。

4)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包括: 机械 、

功能 、 电气 和 过程 。

5)综合布线系统分为____建筑群____、_____垂直干线___、______水平______、____

工作区___、____管理(或配线间)____、____设备间___六个子系统

6)多路复用技术的几种形式:_时分_、____频分___、___波分____、__码分_____。 7).正弦波是基本的连续信号。一般可以用三个参数描述:__幅度__、__频率__和__相角__。

8) 存储转发交换包括___报文交换____和___分组交换____。 9) 同轴电缆分为__基带同轴电缆____和__宽带同轴电缆____。

10)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__总线型____、__环型____、__星型____、___网状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