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教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史记教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件事 勉:勉力,努力 ⑥拜:行敬礼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稽首: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 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①敏给:敏捷“给”与“敏”同义 克勤:能吃苦克,能勤,勤苦,劳苦 ②律:音律 ③度:尺度 ④称以出:《大戴礼记&8226;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上,正土,事)译文参照王说 ⑤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一)自学58节容,完成下列任务 1、 找出所有的通假字

2、 划出古今异义的有关双音词语 3、 找出几例词类活用的现象 4、 找出23句含倒装文言现象的句式 (二)试分析禹的形象 第二教时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 找出所有的通假字(见教材) 2、 划出古今异义的双音词语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左准绳 右规矩 中国赐土姓

3、 找出几例词类活用的现象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南面朝天

4、 找出2句含倒装文言现象的句式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以告成功于天下 帝舜荐禹于天下

二、学习48节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⑥,致

孝于鬼神⑦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泽(17),度九山(18)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2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

①百姓:即百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一说: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②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 ③定:指测定 ④伤:悲伤 ⑤劳身:劳累自己,即不怕劳累的意思焦思:苦苦思索焦,着急,焦躁 ⑥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 ⑦致:送达,表达 ⑧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 ⑨沟淢:田间沟渠古代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这里泛指河道 ⑩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ì,剔)行泥上”

(11)檋(jú,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时滑倒《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

(12)准:取平的工具绳:取直的工具 (13)规:划圆的工具矩:划方的工具这里“规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1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参用《会注考证》引文虎说)

(1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又《大戴礼记&8226;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

(1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ǎn,眼)、淮、渭、洛九条河流的河道又《正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

(17)陂(bēi,卑):水边,水岸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九泽:指雷夏、大野、彭蠡(lǐ,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豬、豬野九个湖泊

(18)度: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墦冢、方、(mín,岷)九座大山 (19)众庶:庶民,平民

(20)卑湿:低湿之地 (21)均:使均衡 (22)相:察看,考察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于是九州攸同①,四奥既居②,九山刊旅③,九川涤原④,九泽既陂,四海会同⑤六府甚⑥,众土交正⑦,致慎财赋⑧,咸则三壤成赋⑨中国赐土姓⑩:“祗台德先(11),不距朕行(12)”

①九州攸同:意思是九州成为统一的了攸,所同,同一按:这句是总说禹治水之功,以下五句是具体分说

②四奥:四方之奥,同“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③刊旅:开通了道路刊,除这里是开的意思 ④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

⑤四海会同:全国统一,诸侯都来朝会归服 ⑥六府:指六府的物资,即金、木、水、火、土、谷府,藏财货处,仓库

⑦众土:各方土地交:都正:定,这里指定等级 ⑧致慎财赋:意思是对于交纳贡品、赋税认真谨慎

⑨咸:都则:标准、准则,这里是以为标准的意思三壤:指上中下三种等级的土壤 ⑩中国:指九州之中赐土姓:指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

(11)祗(zhī,支):恭敬台:同“以”(依《尚书易解》说) (12)距:同“拒”,违抗,违背朕:我行:行为,这里指各种措施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②于是帝锡禹玄圭③,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①朔:北方暨:及,到 ②讫:同“迄”,至,到

③锡:同“赐”玄圭:黑色的玉圭《正义》曰:“玄,水色以禹理水有功,故锡玄圭,多以表显之”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①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②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③,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①嗣:帝位继承人 ②辟:同“避”

③南面:登临帝位之意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见群臣,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之位朝天下:意思是接受天下人的朝拜

④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的姓不同氏是姓的分支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

三、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

思考: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赞赏禹:“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维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防,决渎通沟”(《太史公自序》);“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河渠书》)阅读了本文,了解禹的事迹,并概括他的高尚品质

根据他的行为事迹,概括他的高尚品质从全文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1、为人;2、治水;3、辞避

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面队唐尧、虞舜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洪水灾难中解救出来的局面面对当时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并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励精图治、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最终获得成功,使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盛世太平图(开头已作了介绍,这里在学习了全文的基础上再呼应开头所说)

本文主要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反映了古人理想中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作者怀着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诉说了夏禹的业绩和伟大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

四、写作特点

(1)叙事系统全面,详略得当,体现出高超的驾驭历史容的能力

(2)写人叙事,善于渲染、铺,将人物置于特定背景之下来刻画,而且字里行间倾注情感,爱憎分明,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3)语言平易、自然、简约、凝练,用生动的语言叙说事例、说明道理,叙事不枝不蔓、简明扼要

《鸿门宴》教学设计(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2: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结果呢?

一边,星汉寥落,夜色深沉。荒原上老树枯藤,乌啼凄厉。帅帐中倾国佳人翩然起舞。清锋灼灼寒光森森,挥不去数不尽的缠绵与悲怆。纵横天下的霸王苍凉吟唱着《垓下歌》 而另一边,平定黥布叛乱回京时,过沛县,汉天子面对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着《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为衣锦荣归的慨叹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