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教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史记教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朗读第8、9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 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祝于神——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人或谮周公——成王发府——反周公——以亡其家——自度治民——飨国——言乃欢——保施小民——不侮鳏寡——其民皆可诛

(祝于神:祝,祈祷。 藏其策于府:策,祈祷的文稿。 成王病有瘳:瘳,(ch6u)病痊愈。 人或谮周公:谮(zan)说坏话诬陷别人。 成王发府:发,打开。

反周公:反同“返”使动;“召回”的意思。 以亡其家:亡,失去。 自度治民:自度,以法度自律。

飨国:飨国,拥有国家。飨,同“享”,享有。 言乃欢:(其)言(百姓)乃欢,省略句。 保施小民:保施,保护、施舍

不侮鳏寡:侮,欺侮;鳏,男无妻;寡,女丧夫。 其民皆可诛:省略句,“其民皆(为)可诛”。) 3、朗读第10、11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 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官政未次序——官别其宜——百姓说——从文王——不敢臣周公也 (官政未次序: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还未安排得系统、合理。 官别其宜:划分出每种官职合理的职责围。 百姓说:说同“悦”。 从文王:从,伴随。

不敢臣周公也:臣,意动用法。) 三、朗读全文,自我整理文言知识。

第3教时

要点:流畅朗读,对照译文,继续疏通完毕,总结探讨。 过程:

一、朗读未教的课文 二、继续疏通

1、朗读第12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 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秋未获——禾尽偃——周国大恐——朝服以开金滕书——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史百执事——信有——自今后其无缪卜乎——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

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国家礼——反风——尽起而筑之——岁则大孰——得郊祭文王

(秋未获:未获,未收获之前。 禾尽偃:偃,倒。

周国大恐:周国,周国都的人。

朝服以开金滕书:穿好朝服打开金滕里的书策。

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得,看到;功,人质;代武王,以身代替武王去死;说,说法。

史百执事:史官的有关管事人。(执事在《……退秦师》中作“你”) 信有:信,确实。

自今后其无缪卜乎:缪,同“穆”,虔诚;其,语气副词,“大概”。 惟予幼人弗及知:惟,只是;弗及,来不及。

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动威,用威来震动;彰,彰显。 惟朕小子其迎:惟,只有;其,语气副词,可译为“好好地”。 国家礼:国的礼仪和家的礼仪。 反风:风反向。

尽起而筑之:起,扶起;筑,培实土基。 岁则大孰:孰同“熟”,丰收。

得郊祭文王:得,能够在郊外举行祭祀天帝和庙祭祖先的仪式(本来是天子的权限) ) 2、朗读第13、14、15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 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政周公——从其俗为也——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尔甲胄,无敢不善——无敢伤牿——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复之——定鲁——筑茅阙门

(报政周公: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 从其俗为也:一切从其风俗去做。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事,侍奉。 夫政不简不易:为政不简便易行

尔甲胄,无敢不善:,列,这里是准备的意思。无敢不善,不要不好。 无敢伤牿:牿,关牛马的圈栏。这里指拴着的牛马。 马牛其风:风,走失。 臣妾逋逃:臣妾,男女奴隶。 勿敢越逐:不要追赶。

敬复之:他人之马牛奴隶如果跑到自己处要恭敬地归还。 定鲁:安定了鲁国。定,使动用法。 筑茅阙门:筑,修建。)

三、总结探讨

1、在《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迁这样评价周公:“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以尊后稷也。”可见,他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德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从《鲁周公世家》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崇敬之情?

(作者通过详细的叙述周公的一生,用和主人公性格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为我们竖立了一个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君子形象,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2、司马迁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观在他的一生中是如何实践的?

(司马迁本来除了修史之外,还想另有作为,因为陵事件,他面临两种选择,一种 “引决自裁”,维持节操,保护尊严;一种是接受腐刑,背上一辈子的耻辱。他痛苦地选择了隐忍苟存,以“立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他在《鲁周公世家》中极力赞扬了周公,寄予着自己对人格榜样的向往。)

3、曹操在其《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附文见后)问曹操以周公为典,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由眼前的歌舞酒宴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并由此而引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他决心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的虔诚之心来招纳贤才,来使国家安定统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3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课文:

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以“完璧归”、“负荆请罪”导入。

2、由学生介绍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式、历史条件,教师补充。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2节:廉蔺简介 3—13节:完璧归。 14—16节:渑池相会。

17—21节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四、集中学习1—13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4、品读“完璧归”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