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有些秸秆如油菜秸虽然营养含量优于玉米秸、稻草、麦秸,尤其粗蛋白比后者高出30%-80%,但因其木质化程度高,有异味,粗硬、适口性差,未经处理,不仅不能用于饲喂猪禽,甚至反刍动物都难以利用。

油菜是安徽省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08年全省油菜秸量高达420万吨,合肥油菜秸产量突破63万吨,虽然中国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秸秆板材生产线落户合肥,即使5年后实现预计的100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到时也只能消耗油菜茎秆150万吨,仅为全省油菜茎秆的三分之一,且对原料质量要求较高,鉴于秸秆收购价格低廉,很难实现工厂化生产。

5、秸秆能源化存在的问题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发展仍比较缓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秸秆作为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利用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不明确,没有清晰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长期发展计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6、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安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各地市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和农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综合利用秸秆积极性不高,秸秆焚烧屡禁不止。

二是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煤、用气增多,秸秆作为燃料减少;农业机械增多,耕牛减少;施用化肥增

21

多,有机肥用量减少,使秸秆利用率逐年降低。

三是秸秆利用效益偏低,一些企业和农民不愿意增加秸秆利用的物资和劳力投入。

四是秸秆利用新技术研发、推广投入不足,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

五是秸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民收集处理秸秆的难度大,导致随意遗弃和露天焚烧现象严重。

六是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

七是由于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因素,开始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

现有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政策有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项目补贴;还需要农业,环保,农机,财政,科技等部门联手加大执法力度,加大财政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22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增产增收结合起来。

以提高广大农民和全社会的认识为基础,以重点作物和重点地区为突破,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为保障,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秸秆多途径、多层次的合理利用,逐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问题,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重点作物和重点地区为突破,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标本兼治。加大对秸秆焚烧监管力度,以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研究制定鼓励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积极性。对现有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归纳,梳理,尽可能物化和简化,多渠道地对秸秆加以利用,坚持秸秆还田利用与产业化开发相结合,鼓励企业进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引导农民自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安徽省各主产区种植业的现状和特点,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和利用方式,合理选择适宜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利用。

政策扶持,公众参与。统筹考虑国家,安徽省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情况,加大财政投入,制定财税扶持政策,形成以市场为基

23

础、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目标

采取秸秆综合利用措施,解决秸秆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2010年在机场和高速公路沿线地区,重点城市周边基本实现秸秆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力争在2015年,建立较完善的秸秆收集、储运和综合利用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还田和产业化综合利用布局。在机场和高速公路沿线地区,重点城市实现秸秆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全省所有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