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秸秆沼气(生物气化)是指秸秆通过厌氧发酵,将秸秆转化成可燃性气体—沼气。目前,我省秸秆沼气处于研究和中试阶段。

秸秆气化是秸秆原料在缺氧状态下加热反应的能量转换过程,当秸秆被点燃,只供应少量空气,并且采取措施控制其反应过程,使碳、氢元素变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秸秆中大部分能量转移到气体中,这就是气化过程。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省示范运行,用户反映良好、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热值及产气量均较稳定,能满足农民生活炊事燃料的需要,具备扩大示范应用条件。全省现有6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在运行,以秸秆为主料制气,通过管道集中向农户供应炊事燃料。从今年起,我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试点,并将该项目列入安徽省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5、秸秆制造人造板

我省利用秸秆制造人造板技术在全国来说,是处于较落后的地位,全省仅有两家正真利用秸秆制造人造板的企业:“安徽绿一环保板业有限公司”和“安徽康拜环保新材料装备有限公司”,而且,仅这么两个企业生产还是不正常的。

上述两家企业均是引进的“康拜技术”,就“康拜技术”在全国其它地区的应用情况而言,是不成功的,就拿我省的两家企业来说,铺装和热压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产品的厚度均匀性差、密度低、力学性能指标低、吸水厚度膨胀率大等缺陷限制了此类产品的推广应用,这也是两家企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目前,秸秆其他用途象秸秆炭化、活化利用,秸秆作为原料用于加

17

工保温、包装材料等利用技术在我省应用不是很多。 (三)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秸秆还田的农机推广困难

认识不足,农民形成了种田依赖化肥的习惯,认为化肥省时方便见效快,上足化肥即可增产,从而忽视土壤有机肥对作物增产的作用。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使部分领导对该项技术的作用缺少足够了解,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未见实际行动。

秸秆还田的技术力量薄弱;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品种繁多,各地的种植式也各不相同,因而决定着我省秸秆还田工艺模式和秸秆还田机械的多样性。秸秆直接还田机具的研发及配套技术的开发力量不够,现有的秸秆还田机械多为单项作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功能业机具等不足。

某些农户种田面积小,田块不集中,尤其是南方田块地势不平缓,不愿意投资买农机。

农民将收割后残余的秸秆粉碎埋入田间,北方旱地较多,缺水,导致秸秆(尤其是玉米秸秆)不能在短期内腐烂变成有机肥,直接影响耕作,特别是影响小型农机具的使用。另外,广大农民为赶农时、抢播种、图省事,不愿意进行秸秆机械化还田。

秸秆还田技术正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作为低成本处理秸秆的一种方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分解缓慢,占地大,产生有害物质等。

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资金扶

18

持,严重影响该项技术的推广普及。

2、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困难

由于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长,小规模经营农户不愿意投入,目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水平总体比较低,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水平不足10%,我省更低。但秸秆还田机械及对应的技术已经成熟,完全能够满足农艺技术要求。分析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发展慢的原因,总结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农民对秸秆粉碎还田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是秸秆还田机具投入不足; 三是秸秆还田专业技术服务尚未形成; 四是市场需求不旺,经济效益低; 五是受农艺和季节要求限制。

秸秆覆盖或堆沤还田费时、费工,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干不了。

秸秆还田技术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等政策支持。

3、秸杆栽培食用菌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省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面积1370万平方米,总产1.6亿公斤,产值3.7亿元。消耗麦、稻、油菜作物秸秆18万吨。导致秸杆栽培食用菌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息收集和产业协调,供需

19

关系不稳,菌农利益受市场风险影响较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入产出率低。

一是缺乏信息收集、发布和产业协调。市场信息传递不及时。供需关系不稳,生产与市场严重脱节,销售行情大起大落。菌农利益受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影响较为突出。

二是菌种市场管理不规范。农业部虽有菌种管理条例,但各地执行情况多不如意。种多乱杂,种性退化,经营市场混乱,掺杂使假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开发和培养能力不强,栽培技术不规范,品种结构调整速度慢,科研、生产、营销部门脱节现象较为严重,产业化开发和食用菌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是对我省丰富的麦、稻、油菜等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足,投入产出率低,生物转化率不高。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户不能或不愿意将秸杆送给食用菌生产企业。

五是食用菌出口量及价格持续走低。 4、秸秆饲料化养畜存在很多问题

我省秸秆养畜、过腹还田起步虽早,但发展速度慢,主要原因是:牛存栏量下降;规模化养殖比例低,经济效益不高;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普及率不高;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留守农村的劳力不足。

秸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民收集处理秸秆的难度大,尤其是近来北方地区牛羊饲养量锐减,秸秆饲用量大幅下降,导致随意遗弃和露天焚烧现象严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