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三、四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三、四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苯硫磷可抑制羧酸酯酶活性使马拉硫磷的水解 速度减慢而增强其毒性。

2)破坏酶

四氯化碳、氯乙烯、肼等的代谢产物可与细胞色 素P450共价结合,破坏其结构和功能。 3) 减少酶的合成

铅可抑制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血红素 合成酶活性,使血红素的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胞 色素P450的合成。 4) 变构作用

如CO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后引起变构,阻碍 酶与氧结合而抑制其代谢过程。 5) 缺乏辅因子

如马来酸乙二酯可耗竭GSH,使GST因缺 乏辅因子而无法催化亲电子剂的结合反应。 (8)基本概念(需理解):

一房室模型:毒物入血后能迅速而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并 呈现出一致的消除过程 二房室模型:

时量曲线:表示血浆毒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在染毒后不同时间采血样,测定血毒物浓度,以血毒物浓度为纵座标,时间为横座标作图. 通过曲线可定量地分析毒 物在体内动态变化。

表观分布容积:表示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分布容积的重要 参数。该参数只有在外源化学物均匀分布于 全身组织时才与其真正占有的生理容积相等, 而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故称之为“表观”。

消除速率常数:Ke表示单位时间内外源化学物从体内消 除的量占体存总量的比例, 单位为h-1。例 如,某毒物的Ke值为0.1 h-1,即表示该物 质每小时约有体存总量的10%被消除。Ke 越大,外源化学物从机体消除的速度越快

曲线下面积:指外源化学物从血浆中出现开始到完全消除为止这一时间 过程内时-量曲线下覆盖的总面积。

单位是mg/L·h-1。AUC越大,从机体消除的速度越慢。 半减 期:指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 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又一 重要参数。一房室模型半减期的计算公式为: t 1/2=0.693/Ke

与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

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有途径能够 消除的外源化学物占有的血浆容积值。 CL同样是一个反映机体清除外源化 学物效率的参数。

生物利用度:指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时的吸收率。利用此参数可以比 较外源化学物以不同途径进入机体时的吸收程度。 计算公式为:

F = AUC(非静脉注射途径)/ AUC(静脉注射途径)

非线性毒物动力学:是指体内外源化学物的数量过多,超 过了机体的生物转运、转化及蛋白质 结合能力时,其消除由一级速率过程 转变为零级速率过程的现象.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A 型题】

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

3.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

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

7.代谢活化是指

A.一相反应可以增毒,二相反应可以减毒 B.经结合反应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 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 D.减毒或增毒必须经过四种反应

8 8.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脱硫反应,对硫磷 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9.有机磷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其毒性不同,下列哪项正确 A.R1,R2 同为乙基时毒性比甲基毒性大 B.Y基团为O时毒性大于S

C.X基团为酸根时,强酸毒性比弱酸毒性大

D.以上都对

10.N-羟化反应常见的化合物是 A.苯

B.苯胺及2-乙酰氨基芴 C.苯酚

D.羟甲基八甲磷 11.常见的诱导剂有 A.苯巴比妥 B.3-甲基胆蒽 C.六氯联苯 D.DDT

12.物种差异影响化学物的毒性的例子是

A.猴子体内可发生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B.家免体内可发生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C.鼠体内可发生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D.猫体内可发生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13.外来化含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

14.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 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15.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9 C.易化扩散

D.滤过

17.能阻止水、电解质和某些水溶性差的物质屏障是 A.表皮角质层 B.连接角质层 C.上皮角质层 D.真皮角质层

18.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肝 B.肾 C.肺 D.小肠

19.化学毒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

20.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B.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 均有重大影响

C.经过体内的生物转化,所有化学毒物的毒性均降低 D.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

21.化学毒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血流量

C.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D.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

22.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A.剂量 B.作用时间

C.选择作用 D.蓄积作用

23.体内毒物蓄积若要达到最大蓄积量,至少需要几个生物半减期 A.2 B.4

C.6 D.8

10 24.化学毒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胞吞

25.化学毒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件 A.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

D.分子量小于100

26.化学毒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

27. 化学毒物体内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 A.内织网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28.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