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设计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施工设计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五峰刘家坪工业园35kV线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 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8章 防雷接地

8.1 防雷设计

根据本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系统运行方式以及线路通过地区的雷电活动情况,本线路防雷采用OPGW型光缆复合地线作为单避雷线进行保护,所选杆塔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杆塔,避雷线保护角均在25°以内,满足规程要求。一般档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的最小距离按规程公式S≥0.012L+1(计算条件为气温15℃无风)进行校核。

式中: S:导线与地线间隔的距离,单位m;

L:档距,单位m;

8.2 接地设计

本工程接地体为浅埋式放射形,接地圆铁用φ10型。根据土壤电阻率的不同,线路铁塔部分接地装置采用T3、T4型接地体。详见图纸:DQ-JD-B01、DQ-JD-B02。

接地引下线为四根,所有新建杆塔塔脚全部加工双接地引下线安装孔。对每个接地引下线预留两个安装孔,孔距为70mm。

工频接地电阻表

土壤电阻率(Ω/m) 工频接地电阻(Ω) 100以下 10 100~500 15 500~1000 20 1000~ 2000 25 2000以上 30 注:如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Ω/m,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Ω时,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制。

1、每基杆塔的接地装置型式,均在杆(塔)明细表中注明。

2、 当接地装置埋设完毕后,要求实测工频电阻值,其工频阻值应≤10Ω。终端塔≤5Ω。在农田中接地体应埋设在耕种深度以下(深度≥0.8m)。

3、在岩石地区,接地体如接地角钢不好施工,可将接地角钢安放在基础开挖后的洞边缘,并用土回填接地槽;在农田中接地体应埋设在耕种深度以下。

4、受地形、地势条件限制,接地体施工困难时,经设计许可后可灵活敷设接地体。在裸露岩石及植被较少的接地区,将接地体采用顺山坡等高线向山上侧布置,禁止沿山

23 / 24

五峰刘家坪工业园35kV线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 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坡顺坡布置,以防接地槽内回填物被雨水冲刷降低接地效果。

5、本工程接地槽回填时在塔位周边地区采取粘土回填,禁止采用碎石、块石等回填。

24 / 24

五峰刘家坪工业园35kV线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 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9章 杆塔及基础

9.1 杆塔选型与设计原则

1.设计杆塔应遵循的规程、规范、技术规定及有关文件:

《66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GB50061-2010);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设计基础应遵循的规程、规范、技术规定及有关文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

9.2 杆塔选型

本线路在海拔高程200米至400米之间走线,覆冰取10mm,本工程根据地形需要选取合适的杆塔。本线路选用的杆塔具体使用基数见下表:

以上塔型经应力校核计算,使用参数及设计条件均满足本工程设计要求。杆塔具体使用数量见下表:

本线路选用的杆塔具体使用基数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二 耐张杆塔 1 2 3 耐张角钢塔 名称 110T2-38 110T2-42 110ZS4-15 110ZS4-21 3560ZS4-21 小计 110J5-20.5 3560DJ1-18 3560JJ1-18 规格 单重(kg) 6097.000 6891.300 2048.100 2587.800 1966.800 5037.600 3194.900 2391.200 25 / 24

设计数(重)量 损耗(%) 1 1 1 1 1 5 2 3 1 5 5 5 5 5 5 5 5 订货数(重)量 6401.850 7235.865 2150.505 2717.190 2065.140 20570.550 10578.960 10063.935 2510.760 一 直线角钢塔 五峰刘家坪工业园35kV线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 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4 GJ-12.5 小计 185.2 1 7 12 5 194.46 23348.115 43918.665 合计 杆塔使用情况及杆塔参数详见杆塔一览图,图号为:422-S133058S-A0101-05。

9.3 基础选型

9.3.1基础选型与设计原则

基础设计依据的规程、规范及技术规定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其他相关设计规程规范。 9.3.2基础选型分析

1、本工程拟建线路沿线主要为丘陵和山地,沿线无地下矿产开采和不良地质地带,地质条件较为多样化,沿线为粘土和松砂石地基。山地及丘陵一般无地下水,根据本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结合本工程特点,我们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注重环保、方便施工的基础选型原则,总结吸收我院及其它设计同行在线路基础设计中的成熟经验、先进技术,本工程角钢塔基础采用掏挖基础。

掏挖基础采用人工掏挖成型,适用于无地下水和地下水较少的地段,根据掏挖基础设计原理,由于掏挖基础发挥了原状土的粘聚力和剪阻力,因此,基础的混凝土用量与直柱台阶基础相比减少较为明显,且可以很方便地升高主柱,适应高低腿铁塔对基础的需要,其综合效益优于普通大开挖基础,对环境保护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掏挖基础不应使用在地基条件较差的软弱土上,因软弱土的抗力低,且无法有效扩大基底,基础下压承载力及基础的沉降很难满足要求。掏挖基础与大开挖台阶基础相比虽然钢筋用量稍大,但能有效的降低基坑开挖量,减少施工弃土对地表的破坏,减少青苗赔偿,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了塔基周围的自然地貌,同时,掏挖基础在浇注混凝土时不用支

26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