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2019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课标卷]2019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材料二 《未来没有城中村》一书通过《南方都市报》记者的深度采写,萃取城中村列传配发的专家视线、南都深圳读本、南方评论周刊的观点精华,旨在全面扫描城中村拆迁中的阵痛与收获,探讨城中村改造之后,城是城、村是村的二元格局能否真正被打破?经济形态、利益分配、人文精神、社区关系,凡此种种,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大一统等多种社会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思考。城中村,中国式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标本;深圳,急速城市化的典型。30年超常规的城市化进程,让深圳成为城中村最多的城市,同样也率先成为全国没有农民的城市,随着政府策动的超常规城市化步伐向纵深延伸,深圳或将成为全国最先消灭“城中村”的城市。

(1)据材料一、二判断,能否把我国目前的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与英国的“圈地运动”等同起来,

并请简单说明理由。(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相关知识,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比二者的异同。

(9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6月25日,在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给半岛的南北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

西方的习惯观念认为,在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

中国在这场战争爆发四个月后“以志愿军名义”派兵参战,确是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斯大林等人在朝鲜战争前的决策虽有重大错误,毛泽东在战时的决策还是高明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一些否定抗美援朝的论调(不论是出于无知或是别有用心),都是十分荒谬的。

——《朝鲜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朝鲜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论证“(朝鲜战争)改变了亚洲乃至

世界的战略格局”的观点。(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看法。(9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汉代,封建主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工商业的强大对封建统治的某种不利,而极力鼓吹农本商末。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就历数了工商业者对封建统治的种种破坏,主张把商人驱赶到土地上耕作而不许其从事工商业。该主张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固然暂时可以稳定汉王朝的封建统治秩序,但其却会极大地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针对这一主张,司马迁指出:“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以此说明工商业者在财富上能与封建主抗衡是无可厚非的。同时,他从百姓和国家的利益出发,指出“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主张应允许人们从事工商业以致富。司马迁还屡屡指出发展工商业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他列举了太公济齐、管仲佐桓公、勾践复仇皆靠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有了物质基础才实现了理想,故工可兴国;他又以子贡经商致富为孔子周游列国提供物质基础为例,来说明圣贤完成大业也有赖于工商业者提供的物质基础。由此说明社会要发展,必须重视和发展工商业,而不可一味地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取“重农抑商”之政策。

——摘编自许碧晏《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经济主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司马迁的经济主张。(6分)

24 A 24.【答案】A

【解析】依据“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时期兴建的郑国渠,使

关中为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并兼并了其他诸侯国。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之所以成功,也与兴建

水利工程直接相关,说明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故 A 正确;B 项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表述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于平衡,C 错误;争霸战争造成社会动荡, 不利于经济发展,D 错误。 25.【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李世民时期皇后不参与国事,唐高宗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说明唐高宗时期国家核心

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 B 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皇权,A 与史实

不符;C 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说明皇后参政的问题,与外戚无关,排除 D。 26.【答案】B

25 B

26 B

27 C

28 A

29 B

30 D

31 B

32 A

33 D

34 D

B 35

27.【答案】C

【解析】材料“有人反对内阁首辅张居正过多干预朝政,他无理由辩驳”,说明当时内阁地位上升,阁臣

特别是内阁首辅的权力有所加强,故答案为 C 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排

除 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内阁权力来自于皇帝,内阁地位上升表明君权不断加强,不是中

央集权的加强,排除 D 项。 28.【答案】A

【解析】魏源建议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聘用外国人当指导,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当时有人批评他

的建议过于“失体”,说明魏源的建议不符合当时的“天朝上国”观念,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故 A 正确;

魏源的建议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没有带来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 B;魏源建议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历史 第 1 页(共 6 页)

不主张制度变革,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魏源的建议被当时的人批评,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9.【答案】B

【解析】材料“?五四?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 反映了五四运动不仅仅要求救亡图存,而且主张民主思想启蒙,故 B 正确;材料未涉及革命领导力量的

问题,故 A 错误;材料的主旨并不是促进思想多元化,而是强调救亡与思想启蒙相结合,故 C 错误;“民 族意识的觉醒”说法过于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D 错误。 30.【答案】D

31.【答案】B

【解析】柱状图显示 1987—1994 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直线上升,主要是 1984 年之后实行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以及 1992 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说明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B 正确;材料中百货零售网点数量信息与对外开放关系不大,A 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 2001 年, 与材料时间不符,C 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 21 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时间,D 错误。 32.【答案】A

【解析】根据“由于公民法中公法的内容较多,而外事裁判多与公法内容无涉,公民法就朝着更加独立

完善的方向发展”可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相关外事裁判公民法无法解决,于是公民法不断补充完

善,说明社会形势的变动推动了罗马法的调整,故 A 正确;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法大全》使罗马 法体系最终形成,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公民法不能解决相关外事裁判问题,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