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2019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课标卷]2019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Ⅲ卷】

文科综合·历史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面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用注填阏之

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 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 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

25.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

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 A.皇权走向了衰落 C.出现“垂帘听政”

B.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 D.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

26.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

无形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公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关于世界本体论的阐释 B.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 C.统治者关于政治权力的加强 D.史家关于修史权利的维护

27.明神宗时,有人反对内阁首辅张居正过多干预朝政,他无理由辩驳,于是向皇帝辞职:“(臣)所处

者危地,所理者皇上之事,所代者皇上之言”。材料说明

A.内阁逐渐演变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B.张居正是个不称职的宰相

C.内阁的权力有所加强 D.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8.魏源曾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

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他还建议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据此可知,这些建议 A.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 B.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C.主张制度层面的变革 D.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

29.有学者指出:“‘五四’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

的信念。”五四那些新兴的知识分子,要求彻底重估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制度,其实是对思想多元、政治民主、表达自由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呼唤。这表明五四运动 A.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B.促使救亡与思想启蒙相结合 C.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D.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30.1944年春天,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

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中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问题”这反映出

A.报纸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中学生交流的重要媒介 B.美国中学更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C.中国中学更注重政治导向和学生家国情怀培养 D.社会背景的不同对于学生阅读报纸的影响极大

31.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

增加主要源于

A.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2.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了外事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

诉讼案。但是他们所依据的法律只能是过去的公民法。由于公民法中公法的内容较多,而外事裁判多与公法内容无涉,公民法就朝着更加独立完善的方向发展。据此可知 A.社会形势的变动推动了罗马法的调整 B.外事裁判官不负责公民的民事裁决 C.公民法的发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公民法没有涉及私法的相关内容 33.下表为西方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时间 人物 有关理性主义的观点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中,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 那样办事 阿奎那 真理只在理智之中,除了人类理智中的真理外,还需 要有上帝理智中的真理 17世纪 笛卡尔 相信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 的世界,不管是人、自由还是上帝 18世纪 康德 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 己的能力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 B.理性与宗教实现了并行不悖 C.理性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D.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

34.下面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该数据说明美国

公元前5 苏格拉底 世纪 13世纪

A.大众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生产销售矛盾日益缓和 D.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

35.1953—1964年期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年均达到1.175亿吨,比1945—1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62%。

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到1960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而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 A.经济体制的转型 C.垦荒运动的推行

B.农业政策的调整 D.经济结构的重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官僚政治逐渐兴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

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变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官邸制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官员住房制度。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官员提供的在任职期间居住的住所,官员本人对官邸只有居住权而没有产权,任职期间入住,卸任后即迁出,不能出祖或过继给予女。官邸与私邸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官邸是国家给予某些官员在任取期间享有的特殊住房待遇;私邸则是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一样能够在市场上购买的私人财产,享有居住权和产权。官邸制一般由官邸的主体资格和使用条件,官邸的建造标准、资金来源、使用权和所有权关系、违规违法责任等各项规定组成。国外官邸制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官邸日常发生的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美国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用均包含在政府预算之内,居住者只需交纳象征性的1美元租金。

——摘编自李文、王尘子《官邸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背景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西方官邸制的异同,并简述西方官邸制实行

的意义。(15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零和博弈,指博弈中各方不再是你赢我输的关系,一方所得并不一定意味着另一方所失,其中蕴含着参与者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能够获得“双赢”“多赢”或“共赢”的结果。而零和博弈,一般指参与博弈的双方在斗争或竞争中是一赢一输的格局,一方的收益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双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为“零”。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整个社会的利益不会因此而增加。在战争中,两方交战的关系往往是一种零和博弈。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实际点出了使用武力、发动战争的目标是战胜对手,赢得胜利,所带来的结果是一死一活或一赢一输的格局。

——摘编自段培君《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圈地运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同样是一个生产集中化的过程。工业革命前的土地制度,使农民只能分别在许多分散的小块土地上进行耕作。圈地运动虽然对许多农民来说并不公平,但是土地集中后可以进行彻底的技术改良,生产更多的粮食、供养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可以为纺织工业生产大量的羊毛。不少失去土地的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成为工厂的工人,也为新产生的工人阶级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