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要点集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要点集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 交通便利; ④ 市场广阔;⑤ 工业比较发达;⑥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热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 交通便利; ⑤ 市场广阔; ⑥ 工业比较发达; ⑦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 专业化水平不同;④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⒂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量低,效益低。

我国牧区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及加工体系的发展。 (16)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①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

A、区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广人稀,东水西调,改善灌溉条件;邻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

B、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高;农牧生产活动交替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生产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多供出口。 ②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A、区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B、整治和发展方向:综合开发,发展立体农业;系列开发优势资源;生态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17)、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18)、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19)、农业区位的区域分析: 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旱地种植业: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水田种植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涝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20)、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 名称 主要分布区 生长习性 农业区位的选择 “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喜高温多雨、水稻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地势低平 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岭--淮河以南(36°N) 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 粮食作物 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喜夏季高温多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玉米 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雨,生长期较区 在吉林省 长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水热要求不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小麦 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高;耐寒耐旱、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美国 适应性强 冬收,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喜高温,需水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甘蔗 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肥量大,生长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南等省区 期长 例外) 糖料作物 喜温凉,耐盐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甜菜 碱、干旱,生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长期短 茶叶 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饮料 喜高温多雨、红壤等酸性土壤 怕涝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咖啡 布于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喜高温多雨 等 的山地生长 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较高的温度、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保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可可 湿度和雨量分以非洲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 带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配均匀 长茂密。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从西沙尔港出剑麻 口,因而也叫“西沙尔麻”。现非洲喜高温耐旱 的坦桑尼亚占世界总产量的60%。 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喜高温湿润气区。孟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黄麻 候和肥沃的沙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一,其次是印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质土壤 纤维 植很广,浙江省最多 亚麻 温带地区的中国、俄罗斯等 橡胶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棉花 喜凉爽湿润气长日照作物 候和肥沃壤土 喜高温多雨 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美国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亚;我国喜高温 则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南疆 原产于我国,北起秦岭南麓,南到雷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喜温润,怕寒柑橘 州半岛,西起藏南察隅,东到台湾岛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冷 都有出产。 例外) 水果 苹果 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出产喜光、较耐寒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最多 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喜温干燥、砂花生 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产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 质壤土 量占全国1/3以上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喜温暖气候,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油菜 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肥沃土壤 内亚湿热森林地带。 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 原产于非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油料芝麻 暖温带、亚热带种植最多,主要分布喜温耐旱 在河南 作物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不耐涝。 喜高温多雨、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充足阳光和湿油棕 湿热森林地带。 润肥厚的沙壤 土 大豆 原产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为中温作物 黑龙江为最多。 要求积温在2000℃—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 出口农产品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基地 海南岛等地 十二、工业小专题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

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十三、能源小专题:

⑴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