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工艺思考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机械制造工艺工艺思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解:1) A有圆柱度误差的原因:

(1)床身纵向导轨在水平面内不置 (常值系统性误差) (2)床身导轨与主轴回转中心线不平行(常值系统性误差) (3)床身导轨扭曲(常值系统性误差) (4)主轴角度摆动(常值系统性误差) (5)工件受力变形(随机误差)

(6)机床热变形 (热平衡前变值系统性误差)

2)B对A有垂直度误差的原因:

(1) 主轴回转中心线的轴向窜动(常值系统性误差)

(2) 刀架横溜板导轨与主轴回转中心线不垂直(常值系统性误差) (3) 机床热变形 (热平衡前变值系统性误差)

3)采用以下措施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加工误差:

(1)提高机床精度 (2)提高工件安装刚度, (3)工艺系统热平衡后加工

10、在车床上加工圆盘形零件的端面时,有时会出现中凸的圆锥面(如图a),或端面凸轮似的形状(如图b),试从机床几何误差的影响分析造成端面几何误差的原因。

解:造成图a圆锥面的原因是车床横向导轨与车床主轴回转中心线不垂直 造成图b端面凸轮的原因是车床主轴的轴向窜动。

11、为保证工件上两个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如下图中A,B面平行度要求)),若几个工序之间无相关误差,并仅从比较各种定位方式的定位误差入手,在拟定工艺方案,选择精基准时,一般可以采取下列的定位方式:(1)基准重合加工;(2)同一基准(分两次安装)加工;(3)不同基准加工(4)互为基准加工?(5)同一次安装加工,试按照获得相互位置精度最有利条件,顺序写出五种定位方式的先后次序并简要说明理

9

由。

解:(1)同一安装加工——以C(或D)定位一次安装同时加工A、B面。保证位置精度最有利,因在一次下加工的几个表面,其相互位置精度高,不受定位误差的影响 (2)互为基准加工——以B为定位基准加工A面,再以A为定位加工B面。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且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加工误差较小,位置精度越来越高。 (3)基准重合加工——以B面为定位加工A面,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但还有基准位置误差。设计尺寸直接保证。

(4)同一基准加工——以C定位,两次安装,分别加工A面及B面。加工两个表面都分别采用相同的基准,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置误差

因此,按获得相互位置精度最有利条件的定位方案排列顺序是:同一安装加工 、互为基准加工、基准重合加、 同一基准(分两次安装)加工 不同基准加工(两次的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置误差)

5、分析在车床上镗孔时,引起被加工孔圆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的原因,并判断误差性质;

引起被加工孔圆度误差的原因:1工件的夹紧变形 (随机误差)2机床主轴的径向跳动(常值系统性误差)3机床主轴的角度摆动(常值系统性误差)4毛坯的误差

引起被加工孔同轴度误差的原因: 1、夹具的制造误差 (常值系统性误差) 2、机床主轴的径向跳动(常值系统性误差) 3 工件的定位误差(随机误差)

引起被加工孔圆柱度误差的原因: 1、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不直(常值系统性误差) 2、工件安装刚度变化,受力变形(随机误差) 3、床身导轨与主轴回转中心线在水平面内不平行(常5、机床热变形(系统性误差)(1、3) 6、毛坯的误差复映 (随机误差)7、床身导轨扭曲

10

值系统性误差) 4、机床主轴的角度摆动(常值系统性误差)

一、判别题

1.在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 ( √ ) 2.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 ) 3.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小的是背吃刀量。?? ( √ ) 4、精加工时,后角应取大值。 ???????????????? (√ ) 5.采用高速切削,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减小切削力 ( √ ) 6.加工表面的残余拉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寿命。???????? (╳ ) 7.前角增加切削变形减小,故切削温度始终是随前角的增加而降低。??( )

8.为减轻磨削烧伤,可加大磨削深度。???????????????( ) 9、工序集中总是优于工序分散 。 ???? ????????? (╳ ) 10.粗加工时,后角应取大值。 ??????????????? ( ) 11.工序尺寸公差的布置一般采用“单向入体”原则,毛坯尺寸和中心距尺寸的公差的应采用“对称”布置。???????????????? ( √ ) 12.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 ) 13.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 ) 14.箱体类零件中常用的“一面两孔定位”,是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 ) 15.过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允许出现的。??????????? (√ ) 16.轴类零件中常用的“两顶尖加工“,是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 17.增大前角可以减小切削变形和摩擦,从而减小切削力和切削功率,使切削时产生的热量减少,刀具寿命得以提高。增大前角还可以抑制积屑瘤的产生,改善已加工表面质量。所以刀具前角选越大越好 ??????? (╳ )

18.刀具主偏角增加,切削温度一般是降低的。??????????( ) 19在切削运动中,进给运动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 (╳ ) 20.积屑瘤的存在可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对切削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还可增大刀具的实际前角, 所以 对粗、精加工的切削过程都有利。 ( X )

21工序尺寸公差的布置一般采用“单向入体”原则,但毛坯尺寸和中心距尺寸应取双向对称布置。???????????????????? (√ )

22.减小刀具副偏角可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值。??????????? ( √ ) 23.增加刀尖圆弧半径,可减小表面粗糙度的值。???????????(√ )

11

24 切削速度越高,切削力越大。??????????????????(╳ ) 25刀具耐用度越高越好 ??????????????????? ( ) 26退火和正火一般作为预备热处理,通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 进行。 ?????????? (√ )

二、填空题

1.加工时的切削速度应尽量避开积屑瘤和鳞刺产生的区域,一般硬质合金刀具 采用 低速宽刀精切和高速精切 切削。

2.加工误差按其统计规律可分为 系统性 误差和 随机性 误差两大类。其中 系统性 误差又可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3.为有效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耐用度,选用 大的 背吃刀量ap或进给量?,选用 较低的 切削速度?? 有利。

5.零件按经济精度加工,就能满足装配精度要求时,采用 修配装配法 保证装配精度。 6.刀具主偏角减小,背向力 大 ,进给力 小 ,加工表面粗糙度 小 。

7、单件小批中,装配精度要求高且零件数较多的场合,采用 修配法 保证装配精度。

8、生产中最有效的抑制鳞刺的手段是 采用高速切削,减小切削厚度,使用润滑性能好的润滑液 。

9一般,原始误差只有发生在加工误差敏感方向才会造成加工误差,加工误差敏感方向是加工表面的 法线方向 。

10生产实际中确定合理的耐用度有两种方法:最大生产率耐用度和经济耐用度;一般情况下多采用 经济 耐用度,只有当生产任务急迫或生产中出现不平衡的薄弱环节是,才选用 最高生产率 耐用度。

11.零件的机械加工是在由 机 床 、刀 具 、夹 具 和 工 件 组成的工艺系统内完成的。

12.在切削加工中,如果工件表层金属以 塑性变形 为主,则 表层金属 产生 残 余 压 应力;如果以热塑性变形为主,则表层产生 残 余 拉 应力;如果以局部高温和相变为主,则加工后表面层常产生 残 余 拉 应力。

13.机械加工质量包括 机械加工精度 和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两个方面。

12

14.加工阶段一般划分为 粗加工 、 半精加工 、 精加工 、 光整加工四个阶段。

15. 加工中造成车床主轴抬高或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主轴箱和床身的温度上升 。

16. 常见的毛坯种类有 铸件 、 锻件 、 型材 和

焊接件 。

较复杂的毛坯一般采用 锻件 。

17、机械加工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 表面层的加工冷作硬化 、 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 和 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18、如果选完切削用量后发现所需的功率超过机床功率,应首先降低 。

19刀具正常磨损呈现为三种形式: 前刀面磨损 、后刀面磨损 和 前刀面和后刀面同时磨损 。

20、镗削内孔时,如果刀具安装(刀尖)低于机床主轴中心线,在不考虑合成运动的前提下,刀具工作前角 、后角 。 三、简答

1、请解释机床型号的含义 X6132 万能升降台铣床

CA6140 卧式车床回转直径400mm

T6112 卧式镗床,主轴125mm

MG1432最大磨削直径为320MM的高精度万能外圆磨床。

6、切削用量三要素最佳组合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首先选择一个尽量大的背吃刀量ap,

其次根据机床进给动力允许条件或被加工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择一个较大的进给量?, 最后根据已确定的ap和?,并在刀具耐用度和机床功率允许条件下选择一个合理的切削速度?c。

7、名词:刀具耐用度

刀具寿命

最大生产率耐用度Tp 经济耐用度Tc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