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博物馆解说词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丝绸博物馆解说词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读者在审美活动中获得强烈、新奇的美感。

丝毯 97年江泽民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 命名为任重道远

真丝手工丝毯是丝毯织造领域内最高端产品,其工艺沿袭了传统的手工裁绒丝毯工艺,行业内素有一丈毯,千两丝的传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鉴赏价值,收藏价值,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任重道远 蚕丝所做

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鉴赏价值、收藏价值,也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大创举。(为董建华所收藏)一副澳门回归的时候江泽民同志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另外一幅作为我们的馆藏品。

《一团和气》

绣稿系明宪宗朱见的作品(1465-1487),取材于世传“虎溪三笑”故事,意为三人一体(蔼一团和气),图构思巧妙,粗看似一人,细看则见三人相拥,笑容可掬。绣者运用施针、散套针绣,工精细线,极富功力。集儒释道三家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丝绸的光泽度。

中国历史上,丝绢是中国画的主要材料。史书记载周朝时已经用绢作画

万事利是唯一拥有国家技术中心的重点丝绸文化企业,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研制了使用素绢和矿物颜料复制古代丝绢画的无涂层复制技术和工艺。复制的画作,其寿命超过200年。而现在采用化纤材料或涂层绢的复制品寿命只有20年左右。

法国吉美博物馆馆藏敦煌绢画说明性文字

华严经七处九会变相图

五代 纵194厘米 横179厘米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历来有“经王”、“镇藏重典”之誉。此画是描绘《华严经》故事内容的图画。七处九会是指佛陀说该经的处所有七处,前后共计九次说法会,故云“七处九会”。

该绢画表现《华严经》中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在7个场所9次说法的集会。用菱形纹划分9个画面,均以佛为中心,周围环绕听法的菩萨、圣众,下部绘金刚轮山、香水海和大莲花,莲花中城廊整齐划一,表现莲花藏世界。每个画面除结印的细微差别外,其他大都雷同。敦煌石窟壁画中七处九会的华严经变图很多,但这是唯一的绢画遗品,而且保存完好,描绘繁复,属巨幅制作。

千手千眼观音图

五代 纵123.5厘米 横84.3厘米

千手千眼观音,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属于密教。据说观音菩萨为体悯生苦,大发慈悲,誓要度尽众生,若愿不能偿,自己的头便裂十份,身体分解为千份。茫茫世界,芸芸众生,照应极难,于是他将身躯化四十二段,每化为一尊观音,惟仍穷于应付。此时阿弥陀佛前来告诫,说观音不应残害身体,应以扩大法力宏愿,并施法将观音四十二段合为一体,除原有两臂,留四十手臂,每臂手掌现一眼,表示一个身及二十五“有”(“有”代表因果),二十五乘四十即一千,故名。

此图上部中心有圆轮背光,圆内观音菩萨头戴三角形化佛宝冠,结跏趺坐于大莲花座上,42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宝物, 其中肩上一双大手, 一手举日轮, 一手举月轮;胸前双手合十;腹前两手作“法界定印”。圆外四周由上而下对称地画出观音的部众眷属。

观音下部中间为供养发愿文,右为水月观音像,左为女供养人画像。整幅画面构图巧妙,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对称均衡,人物生动,色彩鲜丽,虽然历经千余年, 如同新画一样。尤其是右侧的水月观音,姿态自在地游戏坐于五色山岩,一脚踩莲花,手持杨柳枝,背靠紫竹林,眼望荷花池,一轮圆月罩全身,给人一种空灵静谧的美感。左侧女供养人身着白衣,脸颊上贴花黄,配饰豪华,后为着绿色短衫的侍女。绢画真实地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庄严妙相、慈悲仪容。

地藏菩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