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考点演练(教师解析版) 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考点演练(教师解析版) 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汞(液态) (6)Al2O3(两性氧化物) (7)水(纯净物) 16. (1) ⑧ (2) ② (3) ⑩ (4) ③ (5) ① 17. (1)1~100 (2)丁达尔效应

(3) ①红褐色液体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 ③生成红褐色沉淀在加热情况下胶体发生聚沉 (4)①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Fe(OH)3+3H+=Fe3++3H2O 解析:(1)胶体粒子直径的大小范围是1~100 nm。 (2)判断胶体与溶液的方法可用丁达尔效应

(3)①若用稀FeCl3,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 ②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使胶体聚沉。 ③加热情况下,胶体也能发生聚沉。 (4)加入H2SO4后,Fe(OH)3胶体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当H2SO4过量时,H2SO4会与Fe(OH)3沉淀发生中和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 C

2. D解析:A项H2CO3为弱电解质;B项C2H5OH为非电解质;C项均为弱电解质。

3. D解析:A项中醋酸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B项中Mg(OH)2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C项中有BaSO4沉淀生成。

4. C解析:A项未配平;B项HClO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D项未配平。

5. C解析:A项正确,B项正确,C项CH3COOH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D项因HSO-3少量,所以HSO-3的计量数为1,故选C。

6. C解析:A项,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可能有MnO-4;B项,NO-3、Fe2+、H+三者不能大量共存;C项,HCO-3与Na+、K+、CO2-3、Br-之间均无任何反应,能共存;D项,强碱性溶液中不存在HSO-3,且该条件下ClO-与S2-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仅C选项符合题意。

7. B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则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不大。A、D项中加入NaOH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大;C项中醋酸为弱电解质,加入NaOH后生成的CH3COONa为强电解质,故离子浓度变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大;B项中原为0.05 mol强电解质HCl,加入NaOH后生成0.05 mol强电解质NaCl(此时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故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导电能力基本不变。

8. C解析: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沉淀、气体、弱电解质保留化学式,因而H+不能表示H2CO3,而若表示H2SO4或NaHSO4则生成BaSO4沉淀,产物中不能写成Ba2+。

9. C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A项中MnO-4和Fe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Fe3+和SCN-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Ba2+和CO2-3不能大量共存。

10. B解析:A项离子方程式中Cl-未参与反应,应删除;C项中Na2CO3必须拆开;D项方程式左右两端电荷不相等。

11. B解析:①离子反应为HCO-3(少)+Ca2++OH-=CaCO3↓+H2O,2HCO-3(多)+Ca2++2OH-=CaCO3↓+CO32-+2H2O;

②盐酸少时,H++SO2-3=HSO-3,盐酸多时2H++SO2-3=SO2↑+H2O;④Fe与稀HNO3反应,当HNO3多时生成Fe3+;当HNO3少时生成Fe2+。

12. A解析: A项,当n(NaHCO3)∶n[Ca(OH)2]=1∶1时,NaHCO3与Ca(OH)2发生反

应:Ca2++HCO3-+OH-=CaCO3↓+H2O;B项,当n(CO2)∶n[Ca(OH)2]=1∶1时,发生反应为Ca2++2OH-+CO2=CaCO3↓+H2O;C项,当n(OH-)∶n(Al3+)=1∶1时,发生反应为Al3++3OH-=Al(OH)3↓;D项,当n(Fe)∶n(HNO3)=1∶1时,Fe过量,溶液中只有Fe2+存在。

13. A解析:A项中均可用HCO3-+H+=CO2↑+H2O表示;B项盐酸为强酸,而醋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不同;C项前者是Ba2++SO42-=BaSO4↓,而后者为2OH-+2H++Ba2++SO42-=BaSO4↓+2H2O;D项,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14. D解析:A项,等物质的量的Ca(HCO3)2中只有一半HCO3-参与离子反应,所以不正确;B项,醋酸是弱酸不写成H+形式;C项中产物HClO还能继续氧化CaSO3为CaSO4;D项,电解饱和KCl溶液同电解饱和NaCl溶液,故D项正确。

15. (1)NH4+、CO32-、SO42-、K+ Mg2+、Fe3+ (2)Cl-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Cl-存在(3)c(NH4+)=0.4 mol/L,c(SO42-)=0.1 mol/L,c(CO32-)=0.2 mol/L,c(K+)≥0.2 mol/L

解析:由(1)知溶液中可能含Cl-、CO32-、SO42-;由(2)知溶液中一定含NH4+,且n(NH4+)=0.04 mol;由(3)知溶液中一定含CO32-、SO42-,那么一定不含Mg2+、Fe3+(二者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且n(SO42-)=2.33 g/233 g/mol=0.01 mol,n(CO32-)=6.27 g-2.33 g/197 g/mol=0.02 mol;所以得出结论:溶液中一定含NH4+、CO32-、SO42-,一定不含Mg2+、Fe3+,可能含有K+、Cl-,这个结论正确吗?此时我们要思考,题目给出n(NH4+)、n(SO42-)和n(CO32-)的具体数值,其用意是什么?它们是无用的数据吗?为了弄清该数据隐含着的含义,我们应联想到“任何溶液都必须呈电中性”来加以验证。由于n(SO42-)×2+n(CO32-)×2=0.01 mol×2+0.02 mol×2=0.06 mol>n(NH4+)×1=0.04 mol×1,故必存在K+。又因溶液中可能存在Cl-,则n(K+)≥0.02 mol,所以c(NH4+)=0.4 mol/L,c(SO42-)=0.1 mol/L,c(CO32-)=0.2 mol/L,c(K+)≥0.2 mol/L。

16. (1)Al2(SO4)3 AlCl3 AgCl Ba(OH)= (2) BaSO4 解析:(1)由b、c结果推知,A和C属于可溶性铝盐,d、e结果推知E为Ba(OH)2,结合b、d同可推知A为Al2(SO4)3,C为AlCl3, B为BaSO4,则D为AgCl。

(2)A与E反应首先产生Al(OH)3和BaSO4。但当E过量时Al(OH)3又溶解,所以A与过量E反应的最终沉淀应是BaSO4。

17. (1)①先向污水中加足量NaCl,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Ag+,Ag++Cl-=AgCl↓; ②过滤后再加Na2SO4,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Ba2+, Ba2++SO2-4=BaSO4↓;

③再向其中加入NaOH,若产生蓝色沉淀,则证明含Cu2+,Cu2++2OH-=Cu(OH)2↓。 (2)同(1)的操作。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 D解析:第二步反应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发生了分解反应。

2. A解析:本反应KClO3为氧化剂,得电子,ClO2为还原产物,H2C2O4被氧化,有1 mol KClO3发生反应,转移1 mol电子。

3. A解析:题中的有关反应为①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生成的黄绿色气体为Cl2);②Cl2+2FeCl2=2FeCl3(FeCl3溶液为棕黄色);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以上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的规律,可知A项正确,B、C项错误。实验②只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D项错误。

4. C解析:本反应MnO-4为氧化剂,因消耗H+,所以pH增大;氧化性MnO4->NO3-,由电子守恒得1 mol KMnO4消耗2.5 mol NaNO2。

5. D解析:H2+Cl2=2HCl,属于无氧元素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同时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6. A解析:第①个反应中,H2SO3为还原剂,HI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H2SO3>I-;第②个反应中,HI为还原剂,FeCl=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I->Fe2+;第③个反应中,FeCl2为还原剂,NO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Fe2+>NO。

7. C解析:A、B、D项中无电子得失或偏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8. C解析:由信息3Cl2+2NH3=N2+6HCl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Cl2得电子表现强氧化性。生成1 mol N2需消耗3 mol Cl2,故转移6 mol电子。若管道漏气,NH3与生成的HCl反应生成NH4Cl,会有白烟产生。

9. D解析:还原性:由①得Br->Cl-,由②得I->Br-,由③得S2->I-,所以正确选项为D。 10. B解析:由元素守恒得n=2,b=4;由得失电子守恒得a=4。

11. A解析:①浓HNO3生成NO2,稀HNO3生成NO;③浓H2SO4生成SO2,稀H2SO4生成H2。 12. (1)C(2)B解析:(1)A项HCl既表现酸性又表现还原性;B项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D项不表现酸性。(2)①SO2为酸性氧化物;②作氧化剂;③作还原剂。 13. A解析:由X2++Z=X+Z2+得氧化性:X2+>Z2+;由Y+Z2+=Y2++Z得氧化性:Z2+>Y2+;由X2+与R不反应得氧化性R2+>X2+,所以A项正确。

14. C解析:设K2R2O7反应后生成的还原产物中R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得:24×10-3 L×0.05 mol·L-1×2=20×10-3L×0.02 mol·L-1×(6-x)×2,解之得:x=+3。 15. (1)KHCO3(2)2.408×1022 (3) C

(4) H2O2作氧化剂,其还原产物为H2O,没有毒性及污染 16. (1)K2Cr2O7 CH3COOH +6 +3 (2)1.806×1024

17. ①0.005 ②无色紫红色0.004 ③21d%

解析:①为酸碱中和滴定,②为KMnO4滴定法,不需任何试剂达滴定终点即可看到颜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