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新闻学概论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编】新闻学概论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新闻工作者要广泛采集事实,并以客观事实作为报道的依据。

2.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以及对事实的选择、解释和评论,必须与客观事实的性质、特征及发展规律相符合。

3.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报道使用的是客观手法,采用的是客观报道形式。

新闻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反映客观事实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倾向性产生的原因:

1.新闻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头脑加工后“反映的产物”。实际上也反映的是新闻工作者所属社会利益集团的立场和态度。

2.新闻媒体作为一定阶级、党派、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总是要按照它们的要求为其利益服务。

新闻客观性要求它必须是真实地描述事实,这种描述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真实地反映实物的客观状态。

新闻倾向性受客观性制约,倾向性也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事实是客观性和倾向性统一的基础,两性能否统一,关键在于能不能尊重事实。

第三节 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一、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为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充分的条件。 1.信息源泉 2.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3.人民群众是受众。

人民群众的信任始终是新闻媒体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二、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

新闻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表明,是媒体通过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表现出来并获得受众信赖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信赖程度。

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时,这种评价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要素是新闻真实性。若一家媒体不能提供真实的信息,就谈不上什么公信力。

三、反对虚假新闻,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

新闻真实既然是新闻媒体具有公信力的前提,那么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抵制和反对虚假新闻必然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要求。

虚假新闻的产生,既有新闻媒体自身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有些媒体置真实性不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责任,不惜丧失诚信,一味追求所谓“轰动效应”。损害媒体

公信力,败坏新闻工作者自身形象,削弱新闻事业应有的作用,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杜绝虚假新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必须依法规范,综合治理。

1.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媒体和工作者的自觉性。

2.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坚持以真实为荣,以虚假为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抵制诱惑,对党和人民、社会负责。

3.新形势下,针对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管理体制,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能力。

第三章 新闻价值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内涵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产生以来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是无限事实与有限传播能力的矛盾。二是新闻媒体的选择怎样才能同社会与公众的需要相吻合。

新闻价值表现:1.编辑、记者对事实的选定情况。2.受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3.最终的社会效果。 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价值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所具有的的某些特征,新闻价值通过受众的主观感受来体现,具有主观性。

新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要素满足需要的程度的评价。(新闻发生后先靠新闻工作者的预测,而后受众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价值是由传播者和受众共同完成的。)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一)新鲜性:时间新近,内容新鲜。事实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新闻价值也越高。

(二)重要性:事实所具有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它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三)显著性:显赫著名,知名度高。明星新闻。一般具有重要性的事实往往具有显著性,但具有显著性的事实不一定具有重要性。

(四)接近性。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同受众的接近程度。 接近性有两种,一种是地理上的接近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与新闻传播的地点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高。

另一种是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事实与受众在心理上相接近,接近性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五)趣味性。它作为新闻价值要素,指新闻事实新奇曲折,人情味浓,知识性强。写作和表达的因素不包括在内。

上述五要素中,新鲜性必备,其他要素可多可少。事实具有的要素越多,所含要素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客观性的表现:

1.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

2.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 3.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要求新闻工作者:

1.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主观意愿或是屈从于某种压力,臆造、拔高或增减事实的新闻价值。

2.要重视并努力满足公众与社会的客观需要

3.要认真听取受众的反馈意见,重视客观效果的检验。

对新闻价值的认识和判断是报道者的主观行为:

除客观事实之外,还要看新闻媒体的政治立场、性质定位;以及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和工作经验。新闻价值是一种预测。一方面要考虑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社会与公众的需要。力争做到两者最大程度的吻合。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事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事实所包含的新闻内涵的一种能力。

第二节 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

新闻价值的实现包括 发现、呈现和检验三个阶段。 一、新闻价值的发现

新闻价值的发现首先取决于客观事实。发现新闻价值,必须把事实放在社会与公众需要的坐标上衡量,考察事实对社会与公众有无意义、有无益处、有无关系、有无趣味。

二、新闻价值的呈现

呈现需要新闻工作者把新闻事实转换成新闻文本。事实向文本的转换一般要三个步骤:1.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3.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

新闻文本的制作包括,文字稿的写作和编辑,图片新闻,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新闻制作等。新闻文本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新闻价值的呈现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对新闻价值要素的具体理解不同、新闻文本制作不同和新闻传播方式不同等。

三、新闻价值的检验

新闻价值的实现最终表现为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它体现在社会和公众对满

足程度的评价之中。预测的新闻价值是否符合实际,最终要通过社会效果来衡量和检验。

受众享有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权和接受权。 1.受众和传播者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完全不同。 2.完全不予选择,不读不听不看。 3.选择,部分接受。 4.选择,完全接受。

实践过程中两个问题:

1.不顾及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片面突出新闻价值中的某个或某些要素。 2.对有些新闻价值要素非常明显的事实,疏于精心选择和呈现。

第三节 新闻价值取向

一、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和谐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等。

(一)阶级立场是决定新闻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闻价值取向是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资产阶级的新闻价值取向,在经济上唯利是图,以本媒体、本财团牟取最大份额利润为目的。在政治上为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利益服务的。 (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 (三)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新闻价值取向和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对新闻价值取向直接发挥作用的是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

(四)新闻媒体定位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统领地位、最根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由之路)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神支撑) 4.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新闻价值取向,既是新闻工作的政治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价值尺度。

第四章 新闻事业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