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经分章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宏经分章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分析回答问题

1.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意味着在利息率既定时货币的供给量将大于货币需求量。这样,货币持有者就想减少其货币持有量,并用这些货币去购买债券。对债券需求的增加将引起债券价格上升,进而债券的利率下降。随着利率的下降,货币满求量增加,这就减少了超额货币供给。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利率的下降足以使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时为止。

2.如果经济主体预期到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这就意味着,他们预期债券价格要上升,利率要下降。如果情况是这样的,他们就要在现在购买债券(即增加对债券的需求),以使在以后更高的预期价格时可以出卖这些债券。但是,这种债券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债券价格上升和现在的利率下降,或者说在中央银行实际增加货币供给之前,债券价格就上升了,利率也下降了。

3.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因而货币的作用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货币在人们手中非交易需求的储藏是不合理的行为。凯思斯学派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只适合于不存在预期不确定性的静态杜会,而现实社会是动态的,人们的预期并不是确定的和一定能够实现的。人们需要货币,除了要作为交易和预防的手段,还为了价值储存,通过持有货币,保留财富或价值及利用有利时机增加财富或价值。

4.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人们在一定时期可以来取多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他可以持有能够生息的股票、债券,也可以来用货币的形式持有资产。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通常还有贬值的危险。人们之所以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按凯思斯的说法,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一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就不会需要把闲置的货币放在手边。

二是对货币的谨慎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应付各种事故。

三是投机性需求,是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形成的货币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5.投机的货币需求起先是由凯思斯提出的。他从货币可执行价值储藏手段这一点出发,说明个人或企业暂时不用的财富,可以用货币来保存,也可以用其他资产形式来持有,如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和各种债券等,可以把这一类非货币资产统称为债券。按照凯思斯的说法,人们之所以为了投机目的而持有货币,是因为其他资产形式或债券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持有债券的损益包括债券利息和债券的资本价值可能发生的增值或亏损。如果人们预计利息率将显著提高,即预计债券价格将显著下降,他们将只持有货币。反之,如果人们预计利率将下降,即债券价格将亡升,则他们将尽量减少货币持有量,而用货币去购买债券,以备日后债券价格上升时获取差价收益或资本增值。这样,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就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6.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此时债券价格已上升到足够高时,人们购买生息的债券会面临亏损的极大风险。此时,人们认为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再上升,如果购买债券只会遭到损夫。于是他们就不会再买债券,而宁肯保留货币在手中。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再向下降低,因为人们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也不会去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价格不会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在下跃。这种情况说明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这时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对利率和投资进而对就业和产出不会有效果。

7.货币供给出中央银行控制,可以分为狭义的货币供给和广义的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就是Ml供给,广义的货币供给还包括M2和M3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货币供给总和。拿Ml来说,就是该国在某一时点上所持有的不属政府和银行的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总和。

8.无论凯恩斯学派还是货币学派都承认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引起最终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起总产量的变化。但是,在货币供给变化影响总产量这一过程小,对利息率作用的看法却有着严重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者强调利息率变化的重要性,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影响利息率,而利率的变动又会影响总投资,从而影响最终产品市场的总需求,总需求的变动将引起总产量的变动。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利息率的变动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凯恩斯主义者把利息率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只要控制好均衡利率,就可以有效地影响最终产品市场,并配合其他措施将最终产品市场的均衡总产量控制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对于凯恩斯主义者来说,提高利息率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利息率就是扩张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者的观点与此不同。他们认为,利息率的变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供给量本身或货币供给增长率。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人们手中的货币超过了他们所希望持有的数量。这时他们将不只是购买债券,还要购买其他实物的财产,包括投资品、消费品及各种服务。因此,货币主义者认为,不必经过利息率下降这个中间环节,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本身就意味着最终产品市场的总需求上升。但他们并不否认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实际利息率下降的观点,只是不同意把利息率下降的作用当作总需求变动的关键。他们认为应把货币政策的目标放在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上,而不把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当作控制利息率的手段。 9.根据资产流动性标志,货币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居次:

Ml是最基础的货币计量形式,它包括全部现金和可随时开支票提取或转账的银行存款,一般为活期存款。这种开支票的话期存款,不必通过提取现金而是通过开支票来直接进行商品交换.它与现金起完全相同的作用。所有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中,以支票账户存在的活期存款(包括旅行支票账户)都被吞作是与现金等同的货币,即Ml=现金+支票账户存款 M2 =Ml+小额定期存款+短期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该定义中,小额定期存款是指零星存入的定期存款;短期定期存款包括一年以下的所有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是指商业银行之间的准备金贷款。前两项是因其流动性较强(即变现能力较强)而被包括在较宽的货币M2中,最后一项则是因其对银行的“货币创造”有重大影响而被包括在M2中。它们没有被包括在Ml中是因为它们不能直接起交换媒介的作用。

M3通常是在M2的基础上再加上长期大额定期储蓄和其他一些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

在上述三种货币形式中,M1是经济学家和政府经常使用的货币计量形式,各国对M1的定义也都大致相同。至于M2和M3的内涵,不同的国家则不尽相同。

10.当收入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较多的货币以预防不测之用,也有能力积蓄较多的货币做预防之用。但为预防需要而持有的货币越多,牺牲的利益或者说损失的利息收入也越多。因此,谨慎性需求也是利率的减函数。但在一般情况下,谨慎性货币需求受到利息率影响而变动的量不大,因此,只把它看作是收入的增函数。

第五章 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选择题

1.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则表示( )。 A. 产品供给小于产品需求,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产品供给小于产品需求,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产品供给大于产品需求,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产品供给大于产品需求,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2. 当IS和LM曲线出现相同方向的移动时,下列哪个变量的变动方向能够确定( )。 A. r B. Q C. r和Q D. 以上都不准确

3.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 )。 A.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4.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 )。 A.货币市场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5. 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保持不动; D. 斜率增大。

6. IS曲线左边的点,代表着产品市场的( )。 A. 过剩; B. 短缺;

C. 均衡; D. 过剩或短缺。

7. 一般地说,LM曲线的斜率( )。 A. 为正; B. 为负; C. 为零; D. 可正可负。

8. LM曲线右边的点,代表着货币市场的( )。 A. 过剩; B. 短缺;

C. 均衡; D. 过剩或短缺。

9. 一般地说,IS曲线的斜率( )。 A. 为正; B. 为负; C. 为零; D. 可正可负。

10.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的减少会使LM曲线( )。 A. 向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