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文学家简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前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文学家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错中错(The Comedy of Errors)又译:错中错喜剧、错误的喜剧 终成眷属(All's Well That Ends Well)又译:如愿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又译:捕风捉影

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又译:请君入瓮、量罪记、将心比心 暴风雨(The Tempest)

驯悍记(Taming of the Shrew)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温莎的风流娘们(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爱的徒劳(Love's Labour's Lost)

维洛那二绅士(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又译:两贵亲 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Pericles Prince of Tyre) 辛白林(Cymbeline)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历史剧

亨利四世,第一卷(Henry IV, part 1) 亨利四世,第二卷(Henry IV, part 2) 亨利五世(Henry V)

亨利六世,第一卷(Henry VI, part 1) 亨利六世,第二卷(Henry VI, part 2) 亨利六世,第三卷(Henry VI, part 3) 亨利八世(Henry VIII) 约翰王(King John) 里查二世(Richard II) 里查三世(Richard III) 诗

十四行诗(The Sonnets)

爱人的怨诉(A Lover's Complaint)又译:情女怨

鲁克丽丝失贞记(The Rape of Lucrece)又译:露克丽丝遭强暴记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

热情的朝圣者(The Passionate Pilgrim)又译:激情飘泊者 凤凰和斑鸠(The Phoenix and the Turtle)

其它疑为莎士比亚的作品

托马斯·莫尔爵士(Sir Thomas More) 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

挽歌(Funeral Elegy)

培根 [Bacon, Francis] 2

(1561.1.22,英格兰 伦敦~1626.4.9,伦敦) 政治, 人物小传, 哲学

英国政治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科学方法论之父。他是W.塞西尔的外甥,曾在剑桥和格雷律师学院求学。原是埃塞克斯伯爵(第二)的支持者,但在埃塞克斯伯爵因背叛而受审时转而反对他。詹姆斯一世当政时,他稳步升迁,先后成为副检察长(1607)、总检察长(1613)、大法官(1618)。因证明从那些在他的法庭中受审的人手中接受贿赂被判有罪,他被短期监禁,并永远失去公职,死时债务缠身。作为科学家,他尝试把自然科学置于稳固的经验基础之上,而不是让它依赖古老的权威文句。他的方法始于《新工具论》(1620)。在哲学上,他是早期的经验主义者(参阅经验主义[Empiricism]),把经验视为知识的惟一来源。他对科学的繁复分类启发了18世纪的法国《百科全书》编纂者,而他的经验主义启发了19世纪英国科学的哲学家。其他著作包括《学术的进展》(1605)、《亨利七世的历史》(1622)和几种重要的法律及拥护宪法的著作。

琼森 [Jonson, Ben(jamin)]

(1572.6.11?英格兰 伦敦~1637.8.6,伦敦) 文学, 人物小传

英国剧作家、诗人和评论家。他作为一个流浪演员学习了编剧技巧后,为P.亨斯洛的剧院写剧本。1598年他的喜剧《人人高兴》使他一举成名。他为詹姆斯一世写了几出假面剧,还创造了“幕前滑稽节目”在假面剧正式开场前演出。他的经典剧《沃尔波内》(1605~1606)、《炼金术士》(1610)和《巴托罗缪市集》(1614)以讽刺挖苦的手法来暴露他那个年代的愚蠢和堕落,攻击了贪婪、欺骗和宗教的虚伪,还嘲弄那些成为牺牲品的傻子。他被公认为继莎士比亚后该年代最重要的剧作家,影响了后来的剧作家们,特别是在王政复辟时期喜剧人物的性格描写方面(参阅王政复辟时期文学[Restoration literature])。他也是一位抒情诗人,作品包括为他儿子和女儿写的两首著名的挽歌。

詹姆斯一世 [James I] 1

(1566.6.19,苏格兰 爱丁堡~1625.3.27,英格兰 赫特福德郡 塞奥巴尔兹) 欧洲史, 人物小传

苏格兰国王(1567~1625,称詹姆斯六世)和英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一代国王(1603~1625)。为玛丽(苏格兰女王)和达恩利勋爵的独生子。1岁就继承玛丽的苏格兰王位,由大贵族相继摄政,成为相互斗争的阴谋家——天主教派(他们想让他的母亲复辟)和新教教派——手中的傀儡。1583年才开始亲政,他竭力与英格兰保持良好关系。伊丽莎白一世死后,他以亨利七世的玄孙资格继承了英格兰王位。他很快就结束与西班牙的战争(1604),建立和平及繁荣。1604年主持了汉普顿宫会议,拒绝了清教徒所提的改革圣公会的要求,但同意重新翻译《圣经》,即后来的詹姆斯钦定本《圣经》。他因偏袒天主教而导致火药阴谋案。1611~1621年逐渐专制,常与日趋强硬的议会发生冲突,并导致他解散议会。大臣R.塞西尔死后,朝政落入一些无能的宠臣手中。

十七世纪文学家 多恩 [Donne, John]

(1572.1.24-6.19,英格兰 伦敦~1631.3.31,伦敦) 文学, 人物小传

英国抽象诗派诗人。出生于天主教徒家庭,12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后转至剑桥大学,接着又学习法律。年轻时参加冒险活动,渴望得到高级公职,但由于与雇主的女儿秘密结婚,自毁前程。他改信国教,1615年受按立,不久晋升为王室牧师。1621年任圣保罗大教堂教长。身为英国最伟大的玄学派诗人(参阅玄学派诗歌[Metaphysical poetry]),他写了许多爱情诗、宗教诗、论文及讲道稿。大部分写于早年的世俗诗直率、感情炽热、非常诙谐、极富想像力。后来的作品显得较晦暗,如《周年纪念日》(1611~1612),是对这个世界的衰落的冥想写成的两首长诗。有19首著名的十四行诗(写于1607~1613)在他死后出版。《紧急时刻祈祷文》(1624)是他最重要的散文作品。其散文和他的诗一样富于戏剧性和亲切感。

多恩,油画,约绘于1616年;现藏伦敦国立肖像画陈列馆。 By 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马韦尔 [Marvell, Andrew]

(1621.3.31,英格兰 约克郡 韦恩斯特德~1678.8.18,伦敦) 文学, 人物小传

英国诗人和政治家。曾任家庭教师,包括在克伦威尔住院期间为其授课。1657年担任J.弥尔顿的助手。从1659年起为议员。被认为是最佳世俗玄学派诗人之一,其声誉来自于少数几篇有才气的散文诗,如《献给害羞的女主人》(1681)和《花园》。其他作品包括古典颂诗,如《贺拉斯体颂歌迎克伦威尔从爱尔兰归来》(1650),王政复辟后创作的反政府政治讽刺诗,如《对画家的最后指示》(1667),以及讽刺散文。

弥尔顿 [Milton, John]

(1608.12.9,英格兰 伦敦~1674.11.8,白金汉郡 查尔芬特-圣贾尔斯) 文学, 人物小传

英国诗人。青年时期才华横溢,就读剑桥大学(1625~1632),并在那里用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写诗;其中包括《快乐的人》和《幽思的人》,二者皆收录于后来的《诗歌》(1645)中。1632~1638年期间,他埋首书房中,写出假面诗剧《科玛斯》(1637)和不寻常的悼诗《利西达斯》(1638),并旅行至意大利。因为关心英格兰的清教事业,他在1641~1660年的小册子中花了很多心力论述公民自由及宗教自由,并在克伦威尔政府中任职。他最著名的散文收录于论述新闻自由的小册子《论出版自由》(1644)和《论教育》(1644)中。约1651年完全失明,此后口述作品。他不幸的第一次婚姻在1652年妻子过世后结束,往后两次婚姻较为成功。王政复辟后他以共和国的著名捍卫者身份被捕,但不久便释放。在他论述人类堕落而以无韵诗写成的史诗杰作《失乐园》(1667)中,他有力地驾驭崇高的“伟大风格”,而他对撒旦角色的成功刻画达到极致。在《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中,他进一步表达出自己对上帝的纯真信仰和个人灵魂重生的力量。在前一部史诗中基督战胜了诱惑者撒旦,而在后一部悲剧中这位《旧约全书》人物克服了自怜和绝望而成为上帝的勇士。在英语诗歌史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弥尔顿对以后的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早期遭到攻击,在该世纪中期已经重获其在西方文学经典中的地位。

德莱顿 [Dryden, John]

(1631.8.9,英格兰 北安普顿郡 奥尔德温科~1700.5.1,伦敦) 文学, 人物小传

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乡村士绅之子,曾在剑桥大学学习。他写诗称颂王政复辟,赢得查理二世欢心,后被封为桂冠诗人(1668);两年后被任命为皇家史官。1688年威廉三世继位,德莱顿桂冠诗人的头衔被剥夺。以其许多作品成功地支配了文学舞台,其中许多是为配合政治和公职生活所作。他写了近30部悲、喜剧和歌剧,如:《奥伦-蔡比》(1675)、《一切为了爱》(1677)等都非常成功。《论戏剧诗》(1668)是第一部内容丰富的近代戏剧评论作品。后来,德莱顿转而写诗讽喻时事,成为英国最伟大的讽喻诗人。写了著名的《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1681)和《奖章》(1682)。他还翻译了许多拉丁语诗作,包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班扬 [Bunyan, John]

(1628.11,英格兰 贝德福德郡 埃尔斯托~1688.8.31,伦敦) 文学, 人物小传

英国清教徒牧师和传道士。生于农村,家境贫寒。内战爆发时,被征召入国会军,接触了克伦威尔军队中左翼教派沸腾的宗教生活,对清教徒的主导思想开始熟悉起来。他经历了一段精神的折磨,最后改信了清教主义,并成为传道士。查理二世复辟后,他因是不从国教派而被关了12年,在狱中他撰写了描述他的灵魂的自传《罪人受恩记》(1666)。其最有名的著作《天路历程》(1678~1684)是一部宗教寓言,表达了清教主义的宗教观,叙述一个基督徒生死存亡的惊险故事。书一出版后其受到平民百姓欢迎的程度仅次于《圣经》。除了履行牧师的职责外,在其生命的最后10年中他还出版了大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