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复习计算题以及课后习题考试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矿井通风复习计算题以及课后习题考试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节 矿井总风量的计算和分配

按《规程》要求,设计矿进的风量,应由省煤局确定,且必须釜底抽薪照矿井整个服务年限内各个时期的通风要求,分水平进行计算,以保证合理通风。

第十一章 矿井空气的降温与加热

随着开采浓度的不断增大,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井下热害愈来愈严重,必须采取空气的降温措施。

北方冬季寒冷矿区,必须采取加热措施,防止井筒结冰而造成提井、运输事故。

第一节 人体热与环境热的关系

一、人体的热平衡

热平衡关系用下式表示方程

QM?QW?QC?QR?QE?QsQM——人体产热量

——肌内作功而消耗的热量

QWQc——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量(对流换热)人体吸热+放热

QRQEQs——人体与周围环境的辐射换热量

——人体皮肤、出汗、蒸发所散发的热量。

——蓄存于人体内的热量。

二、微小气候对人体热调节的影响。

1.温度:气温对人体热调节起着主要作用

2.湿度: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人体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人体热平衡破坏。

3.风速:空气温度低于人体,风速大,散热量愈多,空气温度高于人体时,人体获得对流热。

4.辐射:影响人体辐射散热的是人体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高于人体时,人体就得到辐射热。 三、微气候对人体散热的影响 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 辐射散热↑ 汗分蒸发散热↑

25

主要影响因素 空气温度↓ 风速↑ 人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空气相对温度↓ 风速↑ 各种散热方式占人体总散热量的百分比 辐射 44% 对流 31% 蒸发 21% 热环境与事故率

热环境中,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使注意力分散、降低动作的准确性及协调性,容易发生事故。

衡量环境气候的指标:干球温度、等效温度、卡它度

干球温度——不能真实反应气候对人的适宜程度,环境中的舒适感是根据工人在空气温度、湿度、风速三种数据不相同,各种环境中的舒适感觉进行统计和比较,并以湿度已饱和风速为零,舒适感觉相同的环境空气温度作为指标用来评价温度、湿度和风速不相同的各种环境,对人的舒适感觉,这种指标叫做等效温度。它能反映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三种因素对人舒适感觉的综合作用。

卡它度——表示具有与人的体温接近的卡它温度计向外界散热的速度。 干卡它度近似地取决于气温t和风速v。

温卡它度可以反映温度、湿度、风速三者的综合影响。

Fkl?t静止空气中

用湿纱布包裹液球。

v?0,kd?0.27(36.5?t)

卡它度相当于成年男人身体的散热速率。

第二节 影响井下气温的因素

影响井下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矿井进风温度

2.井下风流的压缩和膨胀 3.机电设备散热。 4.氧化放热

5.人体散热、散湿 6.地下热水散热。

7.围岩与井下空气的热交换。 适应于不同作业的卡它度 作业静止程度 坐着工作 中等劳动 重劳动 舒适的干卡它度 6 8 10 舒适的温卡它度 18 25 30 (二)风流位能变化的影响

风流下行增焓(放热)风流绝热压缩引起风流温度的变化

26

(k?1)9.8(z1?z2)T2?T2?kR

k?1.4 R?287

z1?z2?100,

T1?T2?100,

(1.4?1)?9.8?100T1?T2??0.98(k)1.4287

风流上行减焓(吸热)

位能转化成热量使空气的比焓i增大,可用下式计算

2.34?i?9.8(z1?z2)(j/kg)?H(kcal/kg)1000

M(kg/s)当风流的质量流量为

2.34MHQ?M?oi?9.8M(z1?z2)(kJ/s)?(kcal/kg)1000

例如:已知某井筒垂深为650m,试求风流下行时位能变化引起的压缩增焓,井筒入风量

M?60kg/s,求位能转化成的总热量。

解:压缩增焓为位

?i?9.8?650?6.37kj/kg转

9?Mh.Q??10?8?0?309kj8s

.218三、围岩与风流间的热交换 1.地温在垂深方向的分布规律

(1)变温带,在离地表20~40m范围内,岩温受地表气温变化的影响,称为变温带,变温带中的岩温随季节变化。

(2)恒温带,恒温带岩温常年不变(表10-1)

27

(3)增温带,岩温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地温每增1℃增加的垂深m/℃称。

(4)地温率

z?zcgr?tr?tc

tczc、——恒温带的温度(℃)及深度(m)

gr——地温率m/℃

z例 已加 某矿井恒温带深度c地温率

?35mt,恒温度c?18℃。

gr?32.5m/℃。试求矿井垂深650m处的初始岩温r

t解 由

z?zcgr?tr?tc

z?zc650?35tr?tc??18??36.9gr32.5℃

2.围岩传递给风流的热量已知巷道壁温

Qh

tB和平均气温t,用牛顿公式求算

Qh

Qh??uL(tB?tf)?tB

w (10-12)

2(W/m?k)

——对流换热系数

u?L——巷道周界及长度m

——巷壁平均温度

——平均气温℃

t例:水平巷道100m,周长12.2m,原始岩温35℃,空气温度25°,总传热系数

??0.52w/m?c,求巷道围岩的散热量。

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