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示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奥尔夫音乐教育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示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你们出去玩玩好吗?”

师生共唱歌曲《小蜜蜂》,幼儿跟着音乐唱歌跳舞进活动室。唱完歌曲,突然出示两只老虎的图片,激起幼儿的好奇心。 二、视觉刺激,进入主题。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两只奇怪的老虎,暗示幼儿唱起自己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

老师:你们唱得太好了!这首歌老师也会唱,我和你们唱的感觉可不一样哦,想不想听? 幼儿:想!

老师 :那就赶紧找个位子坐下来听老师唱歌。 (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突出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老师:你们听出老师唱的这首歌里,有哪些地方特别有趣? 幼儿:节奏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

老师:其实很简单,老师是按照图谱上的节奏来唱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节奏型,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用奥尔夫教学法,重点引导幼儿练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通过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体验节奏。

老师:我们在打拍子时,除了可以拍手,还可以拍哪里呢? 幼儿:还可以拍脸、拍头、拍肩、拍腿、拍腰、跺脚?? 带领幼儿练习数遍,加强记忆。 三、出示乐器,开始演奏。

1.老师: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今天我们来开一次音乐演奏会,快请出我们的乐器朋友!

请幼儿一一介绍自己的乐器名称及用法。

2.老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拿出乐器,看着图谱打出节奏。 幼儿自由敲打节奏一遍。 老师:这样的演奏好听吗?

幼儿:不好听!太响、太乱、太吵了!

老师:嗯,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想一个好办法来演奏好听的音乐吧。 3.引导幼儿将歌曲分段,进行分组演奏。

老师:你们觉得《两只老虎》这首歌可以分成几段?每一段可以用什么样的乐器来演奏?

幼儿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可以分成3段。

第一段: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用响板、琴鼓、碰铃来演奏)

第二段: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用沙球来演奏) 第三段:真奇怪,真奇怪。(所有乐器合奏)

4.带领幼儿分段练习演奏的方法,每一组单独练习之后再合奏。 师:小朋友们可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哦,别人在演奏的时候,我们的乐器朋友要保持安静,我们要认真地听,而且要做动作来配合他们,这样的演奏才更好听!

教师指导幼儿练习两、三遍。

老师:听了这样的演奏,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幼儿:我感觉很好听、很舒服、很有趣??

老师:所以只要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合作就会做好每一件事情! 四、唱歌跳舞,结束活动。

老师: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心里好开心啊,大家一起跳个舞吧。 师生共同歌曲《红蜻蜓》,跳起欢快的舞蹈,结束音乐活动。

在这个综合性活动中,教师综合了唱歌、舞蹈、演奏和形体,这使孩子们在不仅仅是掌握了音乐教学中要求的内容——节奏,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孩子着这个活动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幼儿的活动教学中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一定要注意活动的综合性,整合合理的有效的素材或教学手段方法,这将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抓住人本主义思想本质,加强幼儿的主体地位

我们前面知道,奥尔夫已经明确指出,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这既是他

一切努力的出发点,也是他的最终归宿。人本主义教育者要求,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必然产物。而在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么样,都应由学习者自由讨论决定。就像上面教案《两只老虎》中老师老师没有直接给出歌词的分段,而是始终引导幼儿自己去探讨实践,最终发现问题所在,便得出结论。而在我们之前的调查中教师成为了主体,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剥夺,自主探究时间被教师垄断,从而导致了幼儿园幼儿主体地位的流失。所以在教学中只有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使每个儿童都能自由地、充分地发展他们的潜力,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和形成完整的人格,这样才可能使幼儿达到完满的人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幼儿为本,从兴趣出发,强调音乐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意识和有意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音乐教育必须首先是对人的艺术教育。同时,人本主义就是要提醒我们幼儿是我们幼儿教育事业的中心所在,我们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是为为幼儿服务的。所以这也决定了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而且也必须是围绕幼儿展开的。幼儿是我们幼教事业的一切,那它也就是我们幼教事业的衣食父母。没有幼儿也就没有我们的幼教事业。这是我们必须达到的思想高度。

(三)注重本土化,弘扬我国优秀文化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土化理念是指其可以在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实践中结合其自身的文化特点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奥尔夫主张,必须从当时当地出发,再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音调,同时强调应当主要以当地的童谣、民歌为基本根据。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现在一些使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国家都同时使用两部平行的教材:一部是奥尔夫·凯特曼编的《学校音乐教材》(五卷),另一部是本国人用本民族的语言、音调、童谣、民歌编成的《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某某国版)。甚至除了奥尔夫乐器外,同时还采用了本民族、民间的乐器。

我所调查的曲靖市幼儿园的使用教材情况时得出,没有一所幼儿园的教材是本院或本地的特定教材,基本是统一定制的。我想这不仅仅是曲靖市了,全国应该好多地方都是如此。他们选定教材的依据是根据那个地区的幼儿教育发达就进

那个地区的幼儿教材,而不会想着自己结合对当地的特色文化创造性的去创编属于自己的教材。在真实的奥尔夫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采用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作为基本教材,在音乐语言和风格上都和我国音乐有着极大的亲和性。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文化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却往往是经过口头传唱、老幼皆知雅俗共赏的经典性作品。而我们在前面所了解的是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没有考虑到这点,或许是考虑到这点也没有将之付诸实践,更别谈很好的去运用这些丰富而优秀的民族资源了。这些经典的作品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内容通俗易懂却不乏丰富的知识。一些童谣、谚语、民歌作为我国民间口头创作的作品,它更是生动而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和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审美情趣,若将其整合进幼儿园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情怀,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及审美想象与创造力,这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童谣《外婆桥》、儿歌《小白兔》、《大西瓜》等就是很好的作品。这里上面就举了一个 《两只老虎》的案例,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东西,结构简单,容易被幼儿接受。

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以民族化为前提,具有很强的“本土化”特征。而作为我们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有两部平行教材呢,:一部是奥尔夫·凯特曼编的《学校音乐教材》(五卷),另一部是本国人用本民族的语言、音调、童谣、民歌编成的《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中国版)。我们中国地域广阔。是不是甚至可以再分细点,具体到地区、省或市。

(四)重视即兴性和原本性,培养幼儿的即兴创造表演能力

原本性在幼儿身上的体现可以说是幼儿自然状态下自由随性的心理情绪和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原本性就是要尊重幼儿的天性,使其天性不被我们外界的环境所破坏或磨灭。而即兴创造是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本能反应。这两者似乎都强调了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原本性需要天性来来表现,而即兴性有需要天性来创造。从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理念中可以得知,儿童音乐教育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使幼儿趋于创造力的培养,在奥尔夫的教学过程中,即兴性是重要教学环节,从节奏、和声的即兴创作,再到声势律动的即兴创作等。而在前面我们所了解到的,我们都忽视了这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