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可以具体举例说明这种情况。假设某商品的Ed=2。开始时,商品的价格为10元,需求是100,厂商的销售收入=10元×100=1 000元。当商品的价格上升1%,即价格为10.10元时,由于Ed=2,所以,相应的需求量的下降率为2%,即需求量下降为原需求量98%,厂商的销售收入=10.10元×98=989.80元。显然,厂商提价后的销售收入反而下降了。

(2)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的变动。其原因在于: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使销售收入P·Q值减少。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用图2-15(b)说明这种情况。图(b)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两点之间价格变动率引起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分别为P1和P2时,销售收入分别为矩形OP1aQ1的面积和矩形OP2bQ2的面积,且前者面积大于后者面积。这就是说,当厂商降价,即由a点运动到b点时,销售收入是减少的;相反,当厂商提价,即由b点运动到a点时,销售收入增加。

(3)对于Ed=1的单一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这样一来,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所以,无论厂商是降价还是提价,销售收入P·Q值是固定不变的。如图2-15(c)所示。图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为单一弹性。价格为P1时,销售收入即矩形OP1aQ1的面积等于价格为P2时的销售收入即矩形OP2bQ2的面积。显然,不管厂商是因降价由a点运动到b点,还是因提价由b点运动到a点,其销售收入量是不变的。

c

图2-15 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12.利用图1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答:(1)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或者,也可以简单地说,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为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

13

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1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1中下半部分所涉及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

在以上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P1,P2,…,Pn)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市场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

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话,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其原文为:“每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其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第3章 课后习题详解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

解: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MRSxy=-

?Y ?X其中: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MRSxy=

PX PY

即有:

14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对于该消费者来说,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6所示。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l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l的价格P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6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解:(1)图3-6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元。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

M60?=3元。 2020(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lxl +P2x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

2x1+20,显然,预算线的斜率为k32。 3(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l2=

P1,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P2值即MRS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P1P2。因此,在此MRSl2=1=。 P2P23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

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和消费者C的效用函数。

(1)消费者A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在意有多少杯的热茶。

(2)消费者B喜欢一杯咖啡和一杯热茶一起喝,但他从来不喜欢单独只喝咖啡,或者单独只喝热茶。

(3)消费者C认为,在任何情况下,1杯咖啡和2杯热茶是无差异的。 (4)消费者D喜欢喝热茶,但厌恶喝咖啡。

15

答:(1)如图3-7(a)所示,x1表示热茶,x2表示咖啡。

(2)如图3-7(b)所示,消费者B的效用函数为u(x1,x2)?min?x1,x2?。 (3)如图3-7(c)所示。消费者C的效用函数为u(x1,x2)?2x1?x2 (4)如图3-7(d)所示。

(a) (b)

(c) (d)

图3-7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4.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

=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1X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解:(1)据题意有:M=540,P1=20,P2=30,U=3X1X22 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1/P1=MU2/P2 其中,由U=3X1X22可得:

MU1?dTU2 ?3X2dX1dTU?6X1X2 dX2MU2?23X220?于是有:

6X1X2304X1 ① 3将①代入预算约束式P1X1+P2X2=M,即:20X1+30X2=540 解得:X1*=9,X2*=12,

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

X1*=9 X2*=12

整理得:X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