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考试语文复习6年的古诗词鉴赏-词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1教师考试语文复习6年的古诗词鉴赏-词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此词的最后一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道出了词人其实并非真意想过与尘事无干

的飘逸

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

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

7.(201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1)~(2)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前三句借助刻画人物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

分析。 答:

(2)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答:

答案 (1)“又到”句点明词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句勾画出词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词人长久地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

(2)诗人用“不恨”“只恨”形成对举(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词人带来的痛苦。(能从其他角度如反语、比喻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成理也可以) 8.(2010江苏南通5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www.ixuela.com) ,海量资料和您分享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

(2)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利用对句,对偶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绿”与“红”、“暗”与“明”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衬托了离别的伤感。

(2)下片先写离别之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状;后写分别后月色皎皎、江水悠悠的情景。这样虚实结合,既拓展了本词的意境,又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9.(2010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

贺 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宋史〃文苑传》载贺氏“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荷花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答: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www.ixuela.com) ,海量资料和您分享

答案 (1)词人在上片通过对周围的环境和荷花“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正面描写,突出了寂寞地开落、无人欣赏的荷花形象特征;下片将荷花比作美人,似与骚人语,不肯嫁春风,曲尽它的情态风神;显示了荷花的幽洁高雅。

(2)水上鸳鸯,双栖双宿,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在此与水中荷花的幽独形成对照,用反衬手法表现了荷花的悲凉命运;作者在词中还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本词全篇咏写荷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荷花自况,以荷花的清亮绝俗和难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10.(安徽省2010届高三模拟试卷(十))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朱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⑴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 ⑴朱诗说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发挥了

冲天干劲,也无济于事。

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效

果。

⑵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来体现理趣。苏诗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

2010年5月更新

1.(2010年甘肃省高三二诊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③一点,自古如今。

①戴复古:南宋诗人,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②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③君山:山名,位于洞庭湖中。

(1)词的上片中作者产生“快”情的原因是什么?

(2)词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胙者袖剑豪游,登楼壮观天地,不仅有清风助兴,更由于碧深秋水、万顷波光和壮阔景象的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www.ixuela.com) ,海量资料和您分享

感染。

(2)对比(或象征等)手法。“变”与“不变”对比。或君山是诗人的象征。远眺君山,渺小一点,但如中流砥柱,

历经沧桑,永远挺立。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坚定志向、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2.(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案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

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

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

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

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

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

“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3.(浙江省杭州二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引

(宋)王安石

②③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

后,思量着。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②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

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③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

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④担阁:耽搁。

(1)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对此加以概括。

(2)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借“角声”“燕”“雁”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凄清、冷寂、哀伤的秋光图。

(2)①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旅舍客馆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砧上的捣衣之声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www.ixuela.com) ,海量资料和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