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度或技术等级: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等级 长度(km)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14 9 4 2.4 1.2 平均边长(km) 3 1.5 0.5 0.25 0.1 测角中误差(″) 1.8 2.5 5 8 12 测距中误差(mm) 20 18 15 15 15 测距相对中误差 ≤1/150000 ≤1/80000 ≤1/30000 ≤1/14000 ≤1/7000 测回数 DJ1 DJ2 DJ6 6 4 - - - 10 6 2 1 1 -- - 4 3 2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1/55000 ≤1/35000 ≤1/15000 ≤1/10000 ≤1/5000 3.6n 5n 10n 16n 24n 注:① 表中 n 为测站数。 ②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 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 2 倍。

③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④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0.7倍。

⑤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五.方案的设计

(一)选点埋石 一、选点:

选点时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①从技术指标方面考虑

图形结构良好,边长适中,对于三角形求距角不小于30°;便于扩展和加密低级网,点位选在视野辽阔,展望良好的地方;为减弱旁折光的影响,要求视线超越障碍物一定的距离;点位能长期保存,宜选在土地坚硬,易于排水的高地上。

②从经济指标方面考虑

充分利用了制高点和高建筑物等有利地形、地物,以便在不影响观测精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觇标高度;充分利用旧点,以便节省造标埋石费用,同时可避免在同一地方不同单位建造数座觇标,出现既浪费国家资财,又容易造成混乱的现象。

③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

点位离公路、铁路和其他建筑物以及高压线等应有一定的距离。

选点所需的装备和工具:

望远镜、小平板、测图器具、花杆、通信工具、清除障碍的工具等。并携带

—5—

设计完整的网图。

在已知的起始点二、三等点应埋设柱石和盘石,两层标石中心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3mm;四等以下的各级控制点,可不埋设盘石,但柱石高度应适当增大。

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可用性一起觇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符合同级埋石要求,且能长期保存。

当所选点位需要进行水准联测时,选点人员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提出有关建议:

点名应取居民地名,需向当地政府部门或群众进行调查后确定。新旧点重合时,最好采用原有旧点名,如需更改应在新点名后括号内附上旧点名。点名书写采用汉字,已知高等点号编排按照YJDG1开始顺序往后编号。布设的四等导线点从1开始编号。

图上设计宜在中比例尺地形图(根据测区大小,选用1:25000~1:10000地形图)上进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 展绘已知点。

② 按上述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 ③ 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 ④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⑤ 拟定水准路线。

⑥据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结果,写出文字说明,并拟定作业计划。 二、埋石:

四等导线测量的标石由两块标石组成,下面一块叫做盘石,上面叫柱石,盘石和柱石一般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然后运到实地埋设。预制时,应在柱石预面上印字注明埋设单位以及时间。标石也可以用混凝土现场浇灌或者石料加工。盘石和柱石中央埋有中心标志。埋石时候必须使盘式和柱石上的标志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挖基坑,坑底要整平夯实,再填砂石捣固,浇底层混凝土树盘石,然后再盘石上放1-2cm粗沙,树柱石,用混凝土加固,注意两层标石中心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3mm。若在基岩层上或坚硬的混凝土路面上,可以直接钻孔,将刻有中心标志的胀锚螺栓打入孔内。

网点一般应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志点位。点的标石和标志必须稳定、坚固以利长久保存和利用。在基岩露头地区,也可直接在基岩上嵌入金属标志。每个点位标石埋设结束后,填写点之记。点之记样式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对设置在田间或乡间道路旁的标志墩需修筑砖(石)台基以避免车辆碰撞标

—6—

志。台基边墙距点位不少于1米、四周围用砖(石)块砌筑、基宽不得少于30厘米,地面以上高不得少于50厘米,构筑砂浆不得低于7.5#。

对设立在楼顶、水塔等建筑物顶部的标石、观测台需涂刷5厘米宽的红白相间油漆,并在建筑物女儿墙或护栏内侧安装标志保护宣传牌。

永久点

(二)控制网设计方案: 方案一:

点之记

方案二:

—7—

(三)控制网设计方案分析:

针对这次设计的任务,我设计的控制网方案图如上图所示,第一种方案:两两已知GPS坐标沿导线形成附和线路,用以控制整个测区,但是两个坐标系统未统一到同一坐标系统,两次独立测量可能出现偏差。

第二种方案是对第一种方案的改进,将整个GPS坐标联系在一起,提高了精度,且第二种方案的导线点点位分布均匀,导线边长相差不大。

方案中包括8个GPS点(GPS1,GPS2?GPS8),8个四等导线点(N1,N2?N8)(其中方案二中有 7个四等导线点,其中包括10条已知边(S1,S2?S10)。下面是以上述控制网设计要求为依据对两次设计进行的评价分析。 1)从技术方面考虑

两个方案均采用导线测量,要求符合导线测量规范,方案一比方案二多一个导线点,增加了测图的难度。 2)从精度方面考虑

方案一未将图上所有GPS坐标联系在一起,精度不高,两次独立测量可能出现偏差。相比之下,方案二将所有已知点坐标联系在一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 3)从经济方面考虑

两个方案所布设的导线点是第二个方案比第一个方案少了一个导线点,所以在造标埋石方面的费用第一个方案不适用。

综上考虑,方案二明显优于方案一,选择方案二作为我的最终设计。 (四)对方案进行精度评定

已知线路长S1=1.64km,S2=1.39km,S3=1.55km,S4=1.30km,S5=1.40km,S6=1.54km,S7=1.65km,S8=1.20km,S9=1.13km,S10=1.20km

设以1km长的一级导线的端点点位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则图中各线段的等权线路S′即为已知的线路长,所以S1′=1.64km , S2′=1.39km , S3′=1.55km , S4′=1.30km , S5′=1.40km , S6′=1.54km , S7′=1.65km , S8′=1.20km , S9′=1.13km , S10′=1.20km ,相应的权为P1=0.37 , P2=0.78 , P3=0.41 , P4=0.59 , P5=0.51 , P6=0.42,P7=0.37,P8=0.69,P9=0.78,P10=0.69

因为所设计的方案是三条附合导线所以两条边的最弱点点W1,W2,W3;分别距离GPS2或GPS3点2.94km处的W1点、距离GPS3或GPS7点2.72km处的W2点及距离GPS6或GPS7点2.59km处的W2点。W1与W2点在导线的中的权分别为Pw1=0.23 , PW2=0.27, PW3=0.30。

计算长为1km的导线端点的点位中误差。

由公式M1km =

m2β2n?1.5 nm?λL?2Lρ3222其中设:导线的平均边长为s=1.5km,测角中误差mβ=±2.5",测距中误差ms=

±18mm,λ=2/1000000,n=1000/1500=1,;

得1km的四等导线端点N,点位中误差:M1km=21.2mm

最弱点W1与W2的点位中误差分别为:MW1=44mm、MW2=40.8mm 、MW2=38.7mm

四等导线点位误差的限差为50mm所以所布设的导线满足精度要求。 通过精度分析可知,本次四等导线布设方案符合设计的要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