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提高灵活性-供应风险控制策略

灵活性是指企业根据条件的变化迅速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新的变化的灵活操作。提高供应链中灵活性操作来应对风险事故,从而减少风险的方法。对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它要求企业能够及时且快速、灵活调整生产和供应周期,以满足用客的需求。在供应链上的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灵活,对客户需求及时开展产品变型、工程变更,并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确保产品的及时供应,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会增强供应商的柔性,降低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对需求风险的控制。

5)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通道-需求风险控制策略

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和信息手段建立信息平台来管理和优化供应链系统,供应链企业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与供应链上的企业,使信息可以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快速准确的传递。对企业所有的业务规划、销售数据、库存信息、采购情况和物流的协调的信息进行分享,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传输错误,提高安全性,得以及时控制风险。对供应链上的各环节企业进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可以有效地少传输错误并控制的风险。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最先进的手段之间来传递信息在上游和下游企业之间,有着反馈机制、标准化的处理流程来保证供应链所要求的信息完整、可靠,从而减少供应链风险,反之亦然。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通道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准确性,对各风险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作为控制需求风险的策略,有利减少或杜绝虚假信息在供应链上的传递。

6)制定风险应急策略

企业为了在风险爆发之前尽可能的减少潜在的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它采取通过各种方法来风险控制。但是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管如何控制,因此供应链企业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来面对风险的爆发,提前预测事件发生危害程度,根据预测来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应对风险事件的策略,成立了应急事件领导小组。在风险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风险应急策略的及时运转,来降低风险后果的危险程度,有效的控制风险的的损失,使损失在企业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内。风险事件后需要使用的各种风险控制方法,来弥补的损失,以便于企业迅速恢复运行。供应链风险是无法完全除去的,不管是用哪种风险控制策略,因此制定风险应急策略可以预防控制当制度控制风险、合作风险供应风险、需求风险爆发时带来的损失。

1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环境的竞争加剧,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13]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综合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国内和外国的一些企业。但随着供应链企业的会员数量越来越多,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供应链的复杂的结构使得供应链显得更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各类风险因素的影响。[14]本文是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作进一步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探讨。

本论文建立在大量文献基础之上,先从供应链风险的概念入手,介绍供应链风险的特征。详细论述了供应链的风险识别的过程、方法和是别的基本原则,然后对风险进行分类以及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的评估,论述了供应链风险的防范,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降低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由于本人的学识、研究水平不足和客观条件的约束,对供应链风险研究探索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进一步拓展, 对于些观点和提法可能有失偏颇,需要继续探讨。

6.2展望

本文只是从一般供应链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风险,虽然具有普遍性,但同时也缺少特殊性。供应链在不断发展变,不断产生新模式,不断的被淘汰旧模式变得越来越复杂,经营环境正在由供应商占主导地位逐步转变为客户乃至消费者占主导地位,对供应链的控制将愈加困难。环境不断变化,使得任何模式与实际结合适应不断的环境,所以没有一个普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模式适用于所有企业,只有根据自身情况,联系实际,才能做出最正确的策略。单一的套用管理模式是单方面的亡羊补牢,并不能达到对供应链风险的控制,可能会招来致命的打击,是企业陷入困境以至于破产倒闭。

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的分析和识别不够全面,只是理论的定义,应与实际结合,结合现实的某供应链进行分析和识别。

2)风险的评估只是从定性方面进行论述,到具体实施评估时,要根据供链的实际情况,结合专家的意见来进行评估。

3)供应链的风险防范措施很多,但风险发生后的处理方法很少。应做好风

12

险发生后的处理对策以减少对供应链的影响。

4)联合策划、预测和防范,可以加深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了解和协调,共同减少风险和处理风险。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的联合模式来应对风险,需加强研究。

13

参考文献

[1]郝贺.基于模块化理论的供应链抗风险机理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工业大学.2007

[2]沙威.零售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研究及应用.[研究生论文].重庆交通大学.2008

[3]胡峰.供应链早期预警体系及其风险防范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08

[4]王燕、刘永胜.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物流技术,2008,27(8):138 [5] Johnson,M.,E.,learning from toys:lessons in managing spply chainrisk from the toy industr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1,spring

[6] Suh and Kwon,the Role of Bilateral Asset Speeifieity and Replaee Ability on Trust in SuPPly Chain Partner

[EB/OL],www.eanfieldac,uk/sum/lscml,WbrkingPaPer,2001,12(2):1-11 [7]Red Lodge, Mont.Risk: The Weak Link in Your Supply Chai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PublishingCorporation. 2003: 3~5

[8]韩东东,施国洪,马汉武.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工业工程,2002 ,5(3):37~41

[9] 姚军.供应链的风险及其防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6(4):361~363

[10]王勇, 陈俊芳.供应链事件管理—从技术到方法.预测,2004,(1):62~65 [11]杜鹏.供应链的风险及分配模型.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3):52~53 [12]林朝阳.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3]孔令梁.零售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硕博学位论文.2007

[14]王鑫.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DT公司供应链风险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财经大学.200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