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一年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②、然后通过一幅实际的场景图让学生自己去揣摩交通标志的意思,再由老师进行指导。并教会孩子们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

③、为了让孩子们再一次记住交通标志,我让孩子们在思品书P27面自己动手为交通宝宝找家。然后自己动手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交通标志。并能说出它的含义。

④、因为学校设在马路旁边,很多孩子每天都要过马路来上学,结合思品书P29面我安排了一次室外体验活动课——“如何平安过马路”。

课外: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走出校园,去认识学校周围的一些交通标志。并且让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切去小区认识交通标志,还让一些小朋友参加了“我是小小交警”的志愿活动。 (4)如何平安过马路

课内:①、我先是放一段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的视频,然后学生自己体会应该怎样过马路,老师强调重点。

②、然后我将学生带到室外(模拟场地),首先让学生体验没有任何交通标志的马路。在他们几次试验失败之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③、让他们经历有交通标志指示的过马路的情景。在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情景后做出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地更加深刻。

课外:我让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并且请家长帮忙监督,看孩子是否时时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孩子们看到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是否及时地制止。 三、家里的我(我长大了)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爱清洁、讲卫生是好

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特地开展了《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清楚自身价值和在家的主人翁意识。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已经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了,我们已经长大了。不能再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穿衣服、系鞋带

课内:①、首先通过谈话导入,询问孩子们现在他们每天早上起床是谁帮他们穿衣服?平常出门是谁帮他们系鞋带?如果在学校鞋带散了怎么办?

②、让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的小朋友上讲台来表演怎样穿衣服和系鞋带。老师则在旁边进行讲解与指导。

③、设计了一场穿衣服、系鞋带比赛,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将事情做好。 课外:通过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请家长帮忙监督孩子是否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的穿衣服和系鞋带。并请家长及时地留下影像资料。 (2)系红领巾

课内:①、首先,我通过影像资料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红领巾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和红领巾的深层含义。

②、组织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与红领巾相关的知识,并且告诉孩子们怎样保持红领巾的整洁。

③、组织了一次“系红领巾”比赛。看哪位少先队员系的红领巾最漂亮,就评选她为“红领巾监督员”。

课外:让红领巾监督员每天上学和放学及时检查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情况并记录;发现不爱护红领巾的小朋友及时制止,并向未入队的小朋

友宣传有关少先队的知识。 (4)整理书桌

课内:①、首先,我让小朋友都观察了自己的课桌,并且讲一讲他们对于课桌的看法。

②、其次,我与孩子们一起寻找课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强调课桌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与我们应该如何爱护我们的课桌。

③、最后,我让孩子们一起动手整理课桌,并且评选出整理得最干净的小朋友为“我最美”的文明天使。

课外:请文明天使帮忙协助老师,发现有不整洁的课桌,及时提醒同学改正。对于不知道如何改正的同学帮忙教会他如何做。让所有的小朋友们一起来维护我们的课桌。 (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家使我们温暖的港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我们的家园。每个人都是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爱家情感,我特地开展了以“我长大了—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的主题活动。

(1)、洗袜子、洗碗

课内: ①、首先播放一段妈妈做家务时辛苦的相片,然后让孩子们讲一讲他们看到这段视频时的感受。

②、通过询问孩子们的感受,激发孩子们对于家的热爱。并且通过视频和老师的示范,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洗袜子和洗碗。 课外:我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孩子们在家能够做到自己洗袜子和帮爸爸妈妈洗碗,与家长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而让孩子们在家有主人感。

(2)、叠衣服

课内:①、首先,在课上我示范了如何叠手绢,让孩子体会到做家务是很有趣的。并从中找方法。

②、让孩子们回家实践练习叠衣服,懂得妈妈的辛苦。这样不仅让他们愿意学习做家务,更学会了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

课外: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小朋友们回到家之后他们都开始跟爸爸妈妈学做家务,并且都做得有模有样。这样不仅证明他们是家里的小主人,还懂得了感恩。

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热爱劳动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过程训练。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通过以上一系列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劳动体验活动,在养成热爱劳动习惯的同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得以进一步提升。 五、活动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在教育领域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最为棘手的,尤其是小学教育。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