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克思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是纯粹偶然的 B.是纯粹必然的

C.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21.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22.在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

A.政治法律制度 B.生产关系 C.历史文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

2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24.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25.“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27.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28.“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 )。

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29.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 )。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30. 卢梭在《论人累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31. 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人类需要认真反思和改变自身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2.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A 2.C 3.A 4.D 5.C 6.D 7.D 8.B 9.B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B 19.A 20.C 21.C 22.B 23.B 24.B 25.A 26.D 27.B 28.A 29.B 30.C 31.D 32.B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具有发展的不平衡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7.以下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

A.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历史的

11.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