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防御性呼吸反射是指当呼吸道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时,分布于呼吸道黏膜上皮内的感受器兴奋,引起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反射。 (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动脉血Pco2和H+浓度升高、Po2下降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快加强,肺通气量增加,以使血液中Po2、Pco2和H+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适应代谢需要。

(3)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 ①神经调节

a.运动前的通气量增加是反射性的。

b.运动开始后,大脑皮层在发出冲动使肌肉收缩的同时,也发出冲动到达脑干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强。

c.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的加快、加强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体液和温度调节

呼吸的缓慢增加与化学感受性反射等调节过程有关。

a.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动脉血液pH、Po2、Pco2的平均值保持相对稳定,但它们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幅度随运动强度的增强而加大,通过化学感受器反射性使肺通气量增加。

b.在剧烈运动时,动脉血液pH、Po2、Pco2的平均值发生改变,表现为pH降低、Pco2,升高和Po2下降,这些变化可通过化学感受性反射使肺通气量进一步增加。

c.运动时,温度的升高可使肺通气量增加。肺牵张反射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也较安静时增强。

d.运动时,甲状腺素分泌的增多、静脉回流增加对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传入冲动、心输出量的增加和K+浓度的升高等对增强呼吸也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第7章 血液循环

1.如何评价心脏功能的好坏? 答:(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①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是指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相当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收缩末期容量之差。

②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是指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的百分比,反映了心室的泵血效率。评价心脏泵血功能,射血分数比搏出量更好。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①每分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输出的血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正常心率以75次/min计算,搏出量约70mL,心输出量约为5L/min。

②心指数

心指数是指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我国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心指数约为3.0~3.5L/min?m2。在进行不同个体间比较时,会因个体的新陈代谢总量差异而难以进行合理比较,采用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心输出量的心指数便有其存在价值。 (3)心力储备

心泵功能储备简称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现象。心力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搏出量储备,后者又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通常舒张期储备很少,运动时机体主要通过动员心率储备和收缩期储备而使心输出量大幅增加。

①心率储备

心率储备是指依靠心率增加而使心输出量增加的能力。运动训练不能提高最大心率,人的最高心率主要取决于年龄。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HR=220-年龄。耐力训练能降低安静心率,故耐力运动员的心率储备较大。

②搏出量储备

搏出量储备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前者是指依靠心室收缩力增强,使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小的幅度。后者是指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可增加的幅度。

2.剧烈运动后怎样做有利于疲劳的消除?

答:剧烈运动时,由于血液大部分流向运动的肌肉,为了加速疲劳的消除,就应促使肌肉中大量的静脉血液快速流回心脏,进行肺循环,从而使静脉血动脉化,清除其中致疲劳的代谢废物。 (1)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措施

根据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剧烈运动后应先慢跑或走一段时间,同时注意加深呼吸,等到机体平缓一些后,可以降低体位或平躺。若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还可以躺着举起双腿,并抖动。 (2)原因

①慢跑或走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骨骼肌的肌肉泵作用,加速静脉血液回流。 ②深呼吸是为了降低中心静脉压,增加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促进静脉血回流。

③降低体位或平躺则是克服静脉回流时重力的阻碍作用,使血液回流更容易;举腿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回流。

3.运动员心脏与普通人心脏有哪些不同?

答:运动员心脏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形态、结构和机能3个方面:

(1)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员心脏肥大是运动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肥大。

①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伴有左心室室壁厚度的轻度增加,又称离心性肥大。

②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是心室厚度增加,心腔容积的扩大不明显,称为向心性肥大。

(2)在运动员心脏外部形态改变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良好的适应。表现为:心肌纤维直径增粗,肌小节长度增加,毛细血管增多变粗,线粒体增多变大,氧弥散距离缩短,线粒体内的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含量与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改变,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心肌细胞内的特殊分泌颗粒增多,心肌细胞的上述结构重塑,使心肌肥大的同时,其内部的血液供应和能量的产生能与之匹配,从而大大提高了心脏的泵血功能。

(3)运动员心脏由于其形态、结构方面的良好变化,最终导致其功能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为:

①安静时,心跳徐缓有力,心率明显慢于一般人; ②在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高度节省化,心率较慢;

③在极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则表现出它所特有的高功能,高贮备。一般人的心力贮备只有20~25L/min,而运动员可达35~40L/min。由于其心泵功能的大贮备量,使得他们在运动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第8章 运动与免疫

1.简述主要的免疫细胞以及主要作用。

答:免疫细胞是指机体内执行识别并排除体内的非己物质的细胞,即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1)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包括T细胞、B细胞、K细胞(杀伤细胞)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①T细胞和B细胞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细胞,能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增生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K细胞能够杀伤被抗体(IgG)覆盖的靶细胞,NK细胞能够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 (2)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由循环血内的单核细胞转变而来,两者共同构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发挥其防御功能。这类细胞具有多种免疫机能,包括吞噬和杀伤作用,抗原递呈作用以及分泌作用。 (3)粒细胞

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其中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是体内最有效的吞噬细胞,在入侵病原体的早期控制和防御急性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基本上无杀菌力。

2.简述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

答: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

进入体内的抗原被巨噬细胞捕获,进行吞噬加工处理后,递呈给TH细胞,TH细胞受该抗原(处理过的)和IL-1诱导而活化。这是一个抗原递呈过程,该过程需要MHC I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参与。 (2)增殖和分化阶段

TH细胞被活化后,发生增殖并释放出IL-2、B细胞分化因子以及B细胞生长因子。B细胞分化因子和B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使B细胞使其成熟、增殖和分化成浆细胞(成熟的B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