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现代汉语》上下册-知识点重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黄伯荣《现代汉语》上下册-知识点重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也都要念成55调值。(沉甸甸)

C、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成轻声第三、四个音节都读成55调值。(干干净净)

2、轻声:所谓轻声,并不时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1)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形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 (2)轻声词 A、助词和语气词

B、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头的字(妈妈、 解释解释)

C、构词用的虚语素“子、头”和表示群体的“们”等;但是,“原子、窝窝头”等词的“子、头”都是实语素,不读轻声

D、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

E、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等(进来、热起来)

F、量词“个”常读轻声(这个)

G、有一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是要读轻声。(云彩、算盘) (3)轻声的作用:有些轻声有区别意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3、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普通话韵母除了ê、er之外都可以儿化

(1)儿化韵的发音

A、无韵尾或有u尾+卷舌动作:车儿、包儿

B、有-i、-n韵尾的+韵尾丢失或添加韵腹:块儿、人儿 C、有高元音i、ü韵腹的+央元音:喜儿、鱼儿 D、有舌尖元音[?]、[τ]的变为:树枝儿、瓜子儿 E、有-ng尾的+韵尾丢失且元音鼻化:瓶儿、芒儿

(2)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头——头儿 眼——眼儿),区分词性(忙——忙儿 偷——偷儿),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猫儿 老头儿 小淘气儿)

4、语气词“啊”的音变(呀、哇、哪、啊) “啊”的变读

(1)前面的音素是I,v时读ya,写成“呀”。例:你快来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时读wa,写成“哇”。例:这么多的书哇!

(3)前面的音素是n时读na,写成“哪”。例:这么多的人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时读nga,仍写成“啊”。例:使劲唱啊!(chang nga)

(5)前面音素是-i[ ]时读ra,仍写成“啊”。例如:多好的同志啊!(zhi ra) (6)前面的音素是-i[ ]时读[za],仍写成“啊”。例如:这是谁家的兔子啊? (7)前面的音素是a,o(ao,iao除外),e,e^,就在语气词“啊”前加上一个i,成为ya,写成“呀”。例如:原来就是他呀(ta ya)!

十四、音位

1、定义:音位是指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

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2、归纳音位的方法:通常是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看它们是否能够区别意义,凡属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同一个音位了(1)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做“辅音音位”

(2)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

(3)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4)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可以统称为“音质音位”,又称“音段音位” (5)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所以属于“非音质音位”,也称“超音段音位”

3、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

(1)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

(2)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w-v)

4、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 (1)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样的语音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就叫做“区别特征”。例如:[ta55]和[t‘a55]的声母就存在着音位的对立。可以用“:”表示,标写为/t/:/t‘/

(2)“互补分布”说的是音位变体的分布情况。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决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相互补充的,这就叫做“互补分布”。如a,A处于互补分布中

(3)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位

注:汉语拼音方案用u和o两个字母待代表韵尾【u】音位 5、普通话音位 (1)元音音位10个

(2)辅音音位22个:21个声母+/η/

(3)声调音位4个: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轻声可视为原调位的变体

十五、语调

1、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和句调

2、停顿

3、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

4、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包括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形式

十六、北京话异读产生的原因

(从来源看)文白异读、方音影响、讹读影响、背离规律

第三章 文字

一、文字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在语言之后产生的,是社会进化、语言成熟的产物。它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扩大或延伸了语言的功能。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有了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