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合集)安徽省合肥六中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4份试卷合集)安徽省合肥六中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叙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米,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情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

B.冯七请亲朋好友喝酒吃饭,想让村里人喊儿子冯三的大名“冯得财”。可无论父子俩怎样努力,却不被村民认可。

C.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8.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昇州。陛辞,有旨,民事有不便者,许骑置以闻,赐钱二十万。代还,会征太原,召见行在,授著作郎,加左拾遗。未几,迁都官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擢参知政事。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蒙正质厚宽简,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俄丁内艰,起复。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日:“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遣,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许,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选自《宋史·吕蒙正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B.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C.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D.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即“行在所”,原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即京都。以后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B.左拾遗,谏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净机构。 C.一纪,古代天文学认为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十二年,故称十二年为一纪。

D.起复,这里指的是官员开缺、革职或因有病康复后,朝廷再次起用担任官职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正进士出身,深受重视。他考中进士第一,授任监丞、昇州通判,上殿辞行时,皇帝有旨,允许他遇到难以处理的事务时,可以骑驿马上奏。

B.吕蒙正气量宏大,荐举贤能。他初入朝堂任参知政事时,受朝士嘲笑而不在意;他不谄媚,不附和,坚持推荐皇帝不认可但有才能的人出使北方。

C.吕蒙正质朴宽厚,为官清廉。作为新进宰相,很受开国元老赵普的推崇;对朝士送古镜以求教于他的事情,他笑着妙语拒绝,众人无不敬佩叹服。

D.吕蒙正坚持正道,敢于纠错。有不当之处的时政,必定坚持反对,如他做宰相时认为以前宰相之子首授郎官的惯例不妥,仅仅只授九品京官即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 (2)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15.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_______________”,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_______________”也不会再变直了。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多个意象写出夔州的特殊秋景,而“_______________”则点明自己备尝国难家愁之苦,白发日多。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在介绍了小石潭四周树木青翠和藤蔓翠绿之后,接着对其进一步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发生了______的变化,我们的文学生动地书写、积极地参与到了这段历史之中。( )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该文被认为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______。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芙蓉镇》等写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获得巨大社会反响。同时,各种文学思潮、创作流派涌现,______。诗人叶延滨深有感触:“改革之初,中国诗坛就是一本《诗刊》、一本年选、一篇年度评论、几本名家诗集,而现在全国有十余家公开发行的诗刊,数百种民间诗歌社团不定期出版的诗刊诗报。”

改革开放,为文学提供了______的创作资源,也让中国文学置身于宏阔的国际文化背景中,建构新的格局,莫言、曹文轩、贾平凹、阎连科、麦家、刘慈欣……越来越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推介到国外。2012年,莫言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有了更大影响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实现了从学习到对话的转变,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

对世界文学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作家对本土文化传统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先锋文学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中国文学正向世界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建构起自己鲜明的形象,正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 B.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 C.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 D.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大文学工作者和作家潜心创作、朝气蓬勃、团结一心、锐意创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B.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朝气蓬勃、团结一心、潜心创作、锐意创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C.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朝气蓬物、潜心创作、锐意创新、团结一心,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D.广大文学工作者和作家朝气蓝勃、锐意创新、团结一心、潜心创作,推出一大批深受是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