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线形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长安大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二级公路线形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长安大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长安大学

4、路基基底为耕地和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

5、路基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应设置过度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并注意填料强度,地基处理,台背防排水系统等综合人设计。长度宜按2——3倍路基填土高度确定。

6、对边坡高度大于20m或地面斜坡大于1:2.5的、以及不良的地质,特殊路段的路拱应个人勘察设计,对重要的路堤应进行稳定性监控,改善基础条件或设支挡。

7、地面横坡大于1:5应挖台阶。 8、填方路段标准横断面见附图式。 3.2.3挖方路基

1、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边坡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破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

2、因本地区土质呈中密状态的粘性土,边破高度小于20m故挖方边坡采用1:1。

3、挖方地段地质条件不良或土质松散、渗水、湿软,强度低时应采取防排水措施(地下渗沟、边下渗沟,或在上游沿垂直地下水流方向设置拦截地下水的排水隧洞排导设施)或掺石灰处理或换填渗水性土等措施,处理深度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4、边坡应设置排水系统。

5、土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0m以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地段的挖方边坡,应进行个人勘测设计。

6、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状况确定边坡的坡面防护形式,边坡防护应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置综合支挡工程。

7、挖方路段标准横断面见附图式。 3.2.4填挖结合路基

1、位于山坡上的路基,通常采用路中心线的设计标高即原地面线标高,其目的减少土石方数量,避免高填深挖,保持土石方数量的横向填挖平衡。从路基稳定性需要,较陡山坡上的路基宁挖勿填。在陡峭山坡上尤其是沿溪线,为了减

21

长安大学

少土石方的开挖数量,避免大量废方阻塞溪流。有时又需要少挖多填。因此,填挖结合的路基在决定路线和线形设计时应统一安排,进行路线的平、纵、横三者综合设计,权衡利弊,择优而定。

2、填挖结合的路基横断面,兼顾路堤和路堑的设计要求。

3、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料应综合设计。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应该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同时对挖方区路床0.8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路床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宜采用填石路堤。

4、当地表斜坡陡于1:2.5时,应进行填挖间路基稳定性分析。当路基稳定性不够,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在路堤边坡下方设置支档工程。

5、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和岩土性质。设置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除在边沟下设置纵向渗沟外,还应在填挖之间设横向或纵向渗沟。

6、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度段。土质地段过渡段宜采用级配较好的砾土类,碎石填筑,岩质过渡段可采用填石路堤。

7、半填半挖路段标准横断面见附图式。 3.2.5路基高度

路基高度的设计以应综合考虑路线纵坡的要求,路基稳定性和工程经济等因素确定的,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出发,路基上部土层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高度应根据临界高度并结合公路沿线具体条件及防护措施确定路堤的最小填土高度。

沿河及溪水浸淹的路基设计标高,应高出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度。

本设计为二级公路。路基中线高度为路基设计高。

路堤位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根据地下水位及干燥的临界填土高度,确定最小填土高度。 3.2.6路基边坡坡度

本设计全段做横断面设计。该路段有池塘、地形复杂,涵盖了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路基,路堤边坡高度不大,采用一级边坡,坡度为1:1.5,挖方边坡高度不大,采用一级边坡,坡度为1:1。 3.2.7超高设计 1、超高作用

22

长安大学

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作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合理的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在曲线上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超高的计算

超高的横坡度是按公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类型、自然条件以及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该高速公路的最大超高值为8%

超高ih的确定:

i+u = V2/127R 1)V取实际行驶速度

2)u对行车不利,是u=0即i= V2/127R 适用范围:ihmax﹥ih﹥ihmin = iz

当ih﹥ihmax 时 ih =ihmax

当iz﹤ih﹤ihmax 时 ih = V2/127R

当ih﹤iz时 不设超高,仍按直线双坡处理

3、超高缓和段长度

1)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Lc=BΔi / P

式中:Lc — 超高缓和段长度;

B — 旋转轴执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米)此为8.75;

Δi—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

P — 超高渐变率,极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

缘之间的相对坡度,其值可查表,为1/200。

注:根据上式计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凑整成5米的倍数,并不小于10米的长度。

2)超高缓和段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性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越长越好,二是从横向排水来考虑,缓和段长度短些好。因为Ls﹥Lc,因此缓和段部分范围内设置超高的方法。 4、超高过度方式

23

长安大学

1绕中间带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度方式有三种:○3绕各自行车道中心线旋转。 隔带边缘旋转;○

本设计为二级公路,采取绕绕中间带中心线旋转。

3.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3.3.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使水流不过于集中,作到及时流散,就近分流。

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加大涵管孔径或增设涵管,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路基边沟一般不应用做农田灌溉的沟渠,两者必须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并予以加固,以防水流影响路基。

3、设计前必须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设计,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的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结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作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对于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的路段,还应与路基防护加固相结合,并进行特殊设计。

4、路基排水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作到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河流和改变水流的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置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对于重点路段的主要排水设施,以及土质疏松和纵坡较陡地段的排水沟渠,应注意必要的加固与防护。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的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具体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

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6、为了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措施,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亦可修建只有能承受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路面结构。 3.3.2地表排水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