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线形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长安大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二级公路线形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长安大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长安大学 6.纵坡坡度坡长限制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综合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的。

理想的最大纵坡是指设计车型及载重车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等速行驶时所能克服的坡度。V1取值,对低速路为计算行车速度,高速公路为上述载重汽车的最高速度。

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最短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的。

最大坡长限制只要是从安全方面考虑的所谓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容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综合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地行驶的限制性指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设计者可能交替使用极限长度的最大坡度纵坡和缓和坡长,这是一种合法但不合理的做法。

第二章 路线设计

2.1 路线选线

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2.1.1 选线的一般原则

选线是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线的工作。它是道路建设的基本工作,是一个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十分复杂的工作。其基本原则如下:

1 、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方案。

9

长安大学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应同农田建设相结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苑等

4、通过名胜风景、文化古迹地区的公路,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注意保持原由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址。

5 、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弄清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避让。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兵差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

3) 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所产生的影响。

4) 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5) 汽车尾气对大气、水资源、农田所造成的污染及影响。

6) 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和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对策实施的可能性。 2.1.2 此地区选线要点

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最根本的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公路网中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

此路段位于山岭重丘区,其地形特点是:地面高差较大。故路线的选择首先应满足规范规定,并且要充分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在线形上要尽量采用较高标准,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发展需求。其路线布局原则为:以方向为主导,以安排平面线形为主,合理解决避让,穿越,趋就问题。 2.1.3 路线方案

10

长安大学

1、综合上述选线要点现将在该地区的地形图(1:2000)上定线的方法简述如下:

1)确定重要交叉口(立体交叉)和重要桥涵的位置。 2)合理饶避障碍物,如居民区、矿区等。 3)平面和纵断面相互配合。

4)确定转角及交点间距,在地形图上量出各交点的坐标值﹙x,y﹚, 并换算 出 大 地坐 标, 利用公式:

?= arctg[(y2-y1)/(x2-x1)]

d = [(x1-x2)2-(y1-y2)2]1/2 算出各转角及交点间距。 2、路线方案及方案比选

该设计路段起终点没有确定,自己根据设计任务书,定下起终点之后,连接两点的走法有很多种。不同的走法的经济指标和线形指标都不同。现依据上述要点和方法,定出可能的路线方案,进行方案比选,最终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的,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

在本设计地形图上,主要控制点是:一条河,以及合理绕过山包。因此,没有大的必选方案,选线主要集中在,怎样让平、纵、横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二级路设计要求,并尽量达到较高要求。经过路线研究,最终确定下来一条路线方案。如地形图所示。现将分析结果叙述如下:

1)在路线的开始地段有许多较大较深的沟以及陡峭的山峰,在路线定线中,应尽力避让这些,否则路线与其相遇,工程量将极大增加,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并且给路线带来各种不利影响。考虑到,存在一条旧路,且路线起点范围,线性较好,填挖不多,因此采用一段直线段,大致沿着旧路方向通过了深沟与山峰。

2)在往后的路段中,路线走向大致旧路相同的方向,但并不与旧路重合。在路线的中间地段,有两处旧路地挖方路基,是路线可以通过地最好地地段,其他地方地势虽然较为平坦,但是并不利于路线通过,因此使路线通过这两处挖方路基。此处,公路走向需要充分考虑,主要控制点——小河的因素。

分析设计图纸发现,通过小河的位置只有一处最合适,而且通过小河后,就是两个山包,线性控制至关重要。因此,路线在此处,设置了两个交点,形成一同向曲线,同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满足设计要求6V。

11

长安大学

3)路线继续向前走,在小河处,设置一交点,目的是合理通过小河,并尽量保持较好的线性。考虑到刚过小河,地形情况复杂。小河处,采用了曲线段。

4)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纵断面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并拟定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同时减少填挖工程量,并在此基础上满足填挖平衡。

在山岭区路段,综合考虑了地下水、地表积水的影响,以及设置涵洞的要求,拉坡时,一般保证填土高度在1m以上,以保证路基稳定,但一些地方考虑到工程量不太大以及填挖均衡,出现一些矮路堤。

2.2 路线平面设计

2.2.1设计原则

路线进行平面设计中, 主要考察的是汽车行驶轨迹。只有当平面线形与这个轨迹相符合或相接近时, 才能保证行车的顺适与安全。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平面三要素以及联接关系。对在山西大同地区新建二级公路进行平面设计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 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 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在本设计中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 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3、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公路转角过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设置小于7°转角时,必须设置足够长的曲线。

4、两反向曲线之间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2V)的直线段为宜,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S型曲线。

5、应避免急弯的线形,特别是长直线后接小半径曲线和连续急弯的线形。 6、高、低指标之间要有过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