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育,当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时候,所有接受过的教育反而会让他们失落、失望、继而后退到比较保险的“臣民生活”、“私民生活”的惯性中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除了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之外,我们认为成人社会的公民教育和成年人关于公民生活的自我教育至少和校园里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公民教育一样重要!

第三,学校生活应当改造成为“公民生活”。教育专家杜威和陶行知先生都曾经强调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命题。当学校在管理制度上没有民主精神,当课程与教学一直采取强制灌输的模式,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被等级观念所浸透的时候,学生们根本没有成为公民的机会、基础,再好的公民教育课程也都会流于形式,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设计、开发直接的公民教育课程、读本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应当是,让整个学校生活具有公民生活和公民教育的性质。对公民教育来说,让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民主、公正、人道、受尊重、鼓励理性参与的教育环境里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可喜的形势是:最近几十年,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中国不仅经济进步迅速,社会与政治进步也是明显的。虽然由于历史与国情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是从公民个人权利的确认、维护到国家政治生活体制上的民主化都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环境。因此,除了必要的直接德育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强化更合理的公民教育内容之外,学校德育关注的重点之一应当是如何更多地将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追

求落实到具体的校园生活的改造中去,让孩子们在一个和谐、民主的教育生活中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公民。

在真实和不断进步的公民生活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应当成为中国公民教育的最重要命题。

公民教育是一个老概念,也是一个新问题。同时公民教育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教育问题。我们由衷呼吁更多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认真关注、推进新时期中国公民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更是由衷地希望,通过教育界和全社会的不懈努力,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概念能够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建设同步,在中国的土地上真正重建起来,并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