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a卷)Word,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6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a卷)Word,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6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

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B.

C.

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

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 . .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2.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75dm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36V C.九年级学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8s D.在我们就读的学校,水沸腾时的温度约为98℃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一节干电池两端电压为1.5V.此选项符合实际;

C、九年级学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13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如果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可以在98℃时沸腾,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路灯下的“人影”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 B.

C.

. . .

菜园坝大桥的“倒影” D.

看见溪水下的“石头” 【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路灯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分析】(1)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电荷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解答】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AB、玻璃棒带正电,当其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也带正电,故AB错误;

C、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显正电性,是由于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的缘故,故C错误;

D、据验电器的原理可知,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故D正确;

. .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5.中国已成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全球最大应用市场,在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是运动的 B.餐盘中食品受到平衡力作用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分析】(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3)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4)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一个相对运动的趋势;

【解答】解: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来说,其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于餐盘处于匀速直线的运动状态,所以是平衡状态,即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故B正确;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也不变,所以机械能不变,故C错误;

D、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与地面接触,且有一个运动的趋势,所以会受到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判断、平衡状态的理解、机械能的影响因素和物体受摩擦力的条件,是一道综合题.

6.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电风扇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表是测量电流做功快慢的 C.法拉第根据图示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