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至2012 一建市政真题及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04至2012 一建市政真题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安装位置正确 D.表面摩擦性好 B.抗拉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E.钻设角度正确

C.足够的有效长度

28. 在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中,项目经理部在门口公示的工程概况牌内容应包括( )。 A.工程规模 B.发包人 C.设计人 D.承包价 E.监理人

29. 施工进度计划是表示施工项目中( )的施工顺序等计划。

A.各个单位工程 B.各分项工程 C.各工种工程 D.大部分工程 E.各个单项工程 三、案例题

【案例1】背景材料

某城市主干道工程,采用刚性路面结构,全长6000m,车道宽20m,结构层厚80cm(15cm水泥混凝土路面+50m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粒料垫层15cm),结构工程为4车道,为新建工程。本工程路段所处位置,地势平坦,地面标高+3.77~4.55m,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0.3~0.7m。本工程路段地下管线复杂,主要有煤气管道φ150mm、自来水管φ350mm、雨水管道φ450~300mm和电话4孔等。路段两旁商业区、居民区、工厂密布,道路纵横。在工程实施时,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设计采取了如下措施:

1.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施工用材料要求满足如下要求:

(1)粉煤灰:为低活性火山灰质材料,其SiO2与Al2O3总量>50%;700℃烧矢量<20%,与石灰混合时能起到水硬化作用。细度应满足4500孔筛过量30%~60%。干质量密度为500~600kg/m3;

(2)砂砾石:最大粒径≤70mm,可用碎石或破碎砾石; (3)石灰:应为3~4级消解生石灰或细磨生石灰; (4)水:饮用水或不含有机杂质的中性水。 2.基层材料的配合比:

(1)石灰:粉煤灰:碎石=17:33:50 (2)石灰:粉煤灰:砂砾=25:35:40

问题:

1.简述本工程基本工期计算方法。 2.本工程对基层材料的要求是否正确? 3.基层材料的配合比是否合适? 4.施工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5.对基层质量的要求是什么?如何控制道路的基层?

【案例2】背景材料

某立交桥工程全长1600m,该桥为平行分离式立交桥,跨越一条交通繁忙的铁路和一条各类中小船只来往穿梭的河流。全桥共70孔,基桩全部用打入桩,陆上桩为40cm*40cm,跨铁路的3只墩为45cm*45cm,每承台为32根;河中3只墩,打入桩为45cm*45cm,每承台为66根。一般柱长不超过46m。承台为高筑形式,墩为多柱式钢筋混凝土圆形柱,桥台为高筑埋置式,盖梁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梁为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和T梁(2孔和4孔)。

桥面宽度14.75m*2,铺设2cm厚AC-5I细粒沥青混凝土,4cm厚AK-13A中粒沥青混凝土。工期要求:2000年1月20日开工,工期30个月。 本工程地段地势平坦、低洼,平均高程为3.1~3.6m之间,地质状况为准正常沉积结构层。河流为三级航道,宽度150m,水深9.0m

根据现场条件,本工程分为A、B、C三个段落,成立3个项目组:A组(1~23号墩)、B

41

组(24~59号墩)、C组(60~71号墩)。工程管理网络为:工程指挥部、工程项目部、工程项目组X、组Y、组Z。

1.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组Z对所承包的64~65号墩段梁施工时,为了节约成本,就地取材,制作了简易施工支架。在浇筑主梁混凝土过程中,支架承重构件产生了变形,导致墩段主梁产生较大变形下垂。幸好项目监理在例行施工检查过程发现此问题。于是项目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变更了施工方案,其中特别是对支架杆件进行了强度校验,并经项目总工批准后执行。

2.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组Y工人在施工期间休息时,有1人不小心跌入水中淹死。为此,项目经理部按一般安全事故进行了处理,对死者家属进行了抚恤、补偿。

3.在施工防撞墙时,拟采用的施工流程是:清扫→钢筋成型→立模→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

问题:

1.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哪些?

2.简述本工程陆上普通沉桩的技术要点。

3.简述本工程陆上跨铁路沉桩和水中沉桩的技术困难。 4.简述本工程陆上跨铁路沉桩和水中沉桩的技术要点。 5.防撞墙的施工流程是否全面?

6.简述本工程桥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要点。 7.简述航道施工交通组织配合措施要点。 8.简述跨铁路施工交通组织配合措施要点。 9.方案变更审批程序是否全面?应当如何作?

10.对支架验算是否全面?在支架上现浇混凝土,支架与模板应满足哪些要求?

11.淹死人事故可被认定为工伤事故吗?若是,为几级事故?项目经理部对事故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案例3】背景材料:

某施工企业给某水厂进行预制安装清水池壁板缝混凝土浇筑施工,为保证壁板缝混凝土与壁板侧面结合良好,防止渗漏,板逢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模板内侧刨光并刷脱模剂,填塞缝隙防止漏浆,内膜一次支齐。外模随浇筑随安装,做到牢固、严密不漏浆。每次支设高度2m。

2.壁板侧面和模板充分湿润,并检查模板是否稳妥,是否有漏浆缝隙。

3.选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壁板一个等级,膨胀率0.7‰,有助于与壁板侧面结合良好且无收缩裂缝。

4.壁板缝混凝土在每天壁板缝气温最低时浇筑。

5.板缝混凝土分层浇筑高度300mm,并注意混凝土和易性,二次混凝土入模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6.壁板缝混凝土连续湿润养生,养生期14天。 问题:

企业上的上述做法是否正确?

【案例4】背景材料:

气源是人工燃气,用低压储气罐储气,从位于该城市郊区的燃气厂生产的低压燃气,经加压后进入中压管网,再经区域调压站调压后送入低压管网,设置在用气区的低压储气罐由中压管供气,高峰时向低压管网输送燃气。 问题:

此管网属于什么系统?

42

设置在用气区的低压储气罐有何弊端,如何克服? 若安装阀门,对阀门有何要求?

阀门一般要设置于何种附属设备,对此设备有何要求?

可以通过安装什么附属设备,将汇集的水或油排出,需要什么条件?

可以通过安装什么附属设备,将管内的气体排出,该附属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案例5】背景材料:

某城市道路工程进行招标。A单位中标后与发包方签订了施工合同准备施工。首先由项目经理部索取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依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的工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并主持对图纸审核,形成会审记录。接着企业对施工方班组长以上的人员进行质量知识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施工前,对拟施工路段进行了水文和地质调查。发现此路段已有人工露头,在做勘探时开挖了试坑,开挖深度为1.5m,未见地下水位。在路基取土调查方面,采取沿线集中取土,勘探深度穿过取土层以下0.3m,并选取代表性土样鉴定土的路用性质。

经过其他充分准备后向甲方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并按其下达的开工日期进行开工。 问题:

在此案例中签订施工合同后,企业的准备工作是否妥当?如何改正? 企业在施工前的水文和地质调查阶段的做法中有无问题?为什么? 提交开工报告的程序做法是否得当? 2005年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C 4 C 5 A 6 C 7 A 8 D9 C10 A

11 C 12 D 13 C14 B 15 A 16 C 17 C18 C19 D20 A 二、多项选择题 21 ABCE 26 BCD

22 ABDE 27 ACD

23 ABC 24 ACE 25 CD 28 ABC 29 AB 30 BC

三、案例题

【案例1】

1.计算方法为:

(1)计算基本工期。按长度3000m,车道宽度≤24m,结构层厚>70cm,查工期定额表得工期M1;

(2)大于5000m的长度不再计算工期。超过3000m的长度为5000-3000=2000m。按长度2000m,车道宽度≤24m,结构层厚>70cm,查工期定额表得工期M2;

(3)先按柔性路面计算基本工期M3=M1+0.16M2,刚性路面结构系数查表为β,则刚性路面基本工期为M=βM3。

2.除了对水的要求正确外,其他几项不正确。正确的指标是:

(1)粉煤灰:低活性火山灰质材料,其SiO2与Al2O3总量>70%;700℃烧矢量<10%,细度应满足4500孔筛过量50%~80%。干质量密度为500~800kg/m3;

(2)砂砾石:最大粒径≤40mm;

(3)石灰:应为1~3级消解生石灰或细磨生石灰; 3.不正确。正确的配合比是:

(1)石灰:粉煤灰:碎石=7:30:63或10:50:40;

43

(2)石灰:粉煤灰:砂砾=5:15:80或12:38:50。 4.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

(1)生活设施搭建。在不影响道路、管线施工以及水、电、热供应的情况下现场搭建; (2)生产设备、材料堆放和加工场地布置。应根据各种情况综合考虑,设置随工程进展进行调整,但要紧靠道路、方便运输;

(3)接水、接电及排水。本工程用水量较大,除满足正常生活用水外,主要是施工用水。可在施工范围内接自来水管;工程用电也可在施工范围内布置架空线,并且每隔60m左右布置一个接线箱,方便施工班组用电;工程排水,可将施工范围内开辟一条排水沟,并与城市排水系统接通;

(4)本工程道路与多条现况道路相交,车辆较多。应制定相应的交通导行方案,并注意施工与交通安全;

(5)配合业主做好施工段的拆迁工作。 5.对基层质量的要求是:

(1)外观混合料拌和均匀,色泽一致,砂砾石最大粒径≤40mm,大于20mm的石灰粉煤灰团粒不得超过10%,最大团粒不超过50mm,石灰中不得含有未消解的颗粒及粒径不大于10mm的灰块; (2)用12t以上压路机,轮迹深度≤5mm,不得有浮料、脱皮、松散等现象;

(3)无侧限抗压强度、含灰量、压实度、含水量、平整度、厚度、宽度、中线高程、横断高程偏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案例2】

1.主要施工方法有:桩预制、沉桩(陆上沉桩、跨铁路沉桩、水中沉桩)、陆地和水中的承台、立柱、盖梁工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和T梁的预制和安装、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施工、防撞墙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2.采用多台履带式柴油打桩机和履带吊配合吊桩。沉桩按设计要求进行“双控”,即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沉桩开始前,先把桩按顺序排放,由履带吊吊到桩机正前方配合插桩,然后开始打。打入过程应做好记录。

3.(1)陆上跨铁路沉桩的技术困难如下:

①由于桩靠近铁路,打桩机旋转时不能侵占铁路界限,且打桩时产生的土体挤压和振动会产生铁轨变形;

②多条铁路可能将桩分开,施工时会多次拆卸打桩设备;(3)要处理大量由铁路路基施工时留下的石块。

(2)水中沉桩的技术困难:水中墩位的设定和水上平台的设置。 4.(1)陆上跨铁路沉桩的技术要点:

①填筑铁路路基反压护坡,以防止由于打桩影响,而产生路基滑坡及路基沉陷,影响火车运行;

②挖出铁路路基下的块石。打钢板桩,挖基坑,挖出块石,分层回填土、夯实; ③拆除铁路两侧通讯线和电缆线;

④为减少打桩对铁路路基的挤压和振动影响,在路基护坡与铁路路基之间开挖一条减震沟,沿沟在靠铁路一侧打一排钢板桩,进行防护;

⑤沉桩过程中,加强观测,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措施。 (2)陆上跨铁路沉桩的技术要点:

①墩位设定。按设计里程桩计算出水中墩中心桩坐标值。在两岸建立四个临时坐标点,为了便于施工与考虑沉桩质量,水中墩位可采用打设定位支架方案。首先根据承台几何尺寸,确定出定位支架的尺寸,利用各临时控制点坐标值和已计算出的墩中心坐标,计算出定位支架控制点的坐标值。然后利用两岸四个临时坐标点布设的经纬仪定位支架控制点,并打桩固定。打桩时根据所定的墩位中心拉线用轴线法进行桩定位;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