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有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有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12.答案:C

解析:解:A、已知碳纤维材料比同体积的常规材料轻,说明其密度较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已知碳纤维材料具有抗力本领强的特点,说明其强度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碳纤维材料虽然属于新材料,但不具有超导性。故C符合题意;

D、已知碳纤维材料具有耐腐蚀的特点,也就是抗腐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该材料具有比同体积的常规材料轻、抗力本领强、耐腐蚀、抗电磁干扰能力好等许多优点”确定碳纤维材料不具备的优点。

同一种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只有掌握材料的这些“脾性”,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13.答案:A

解析:解: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正确; 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B错误;

C、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故C错误;

D、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值,测得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760mm,故D错误。 故选:A。

(1)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4)托里拆利利用水银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值。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验证、测定实验,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属于基础题目。 1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还考查了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了解。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

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解:A、因电发生火灾时,由于水是电的良导体,如果用水来灭火,很容易造成救火人员的间接触电。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B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第13页,共22页

C、在大树下避雨,因为大树和人体都是电的良导体,雷电极易通过突起的大树传向人体,而造成雷电灾害。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用手触及测电笔笔尾金属体,才能辨别出火线、零线,手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否则会发生触电事故。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B。

(1)生活用水是导电的;

(2)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当雷雨天,树作为地面上的“凸出物”,雷电电流通过树干就会传下来。在传下来的过程中电弧放电打在人的头上,又通过人体一直传到地下去,而这样就造成了雷电灾害;

(4)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对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现象,要有适当的应对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6.答案:C

解析:解:

A、电流表与灯泡并联,闭合开关会形成电源短路,故A错; B、电压表与灯泡并联,但正负接线柱接反,故B错;

C、两灯并联,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上,并且正负接线柱正确,故C正确; D、两灯并联,电压表与灯并联,但正负接线柱接反,故D错。 故选:C。

(1)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电流必须从仪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本题考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属于基础题。 17.答案:原子核 负电荷

解析:【分析】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体积较小,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本题考查原子的内部组成及电荷,比较简单,属于识记性内容。 【解答】

解: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故答案为:原子核;负电荷。

18.答案:核裂变 ①

解析:解:

(1)由于核裂变是可控的,故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过程中释放核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第14页,共22页

(2)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属于①光热转换。 故答案为:核裂变;①。

(1)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2)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般都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进行使用。

本题考查了核能和太阳能的利用,知道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可以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进行使用。 19.答案:10 >

解析:解: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因此,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如果在物体A上面再放一个物体B,使A、B一起在水平拉力F2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接触面不变,压力增大,所以摩擦力增大,则F2>F1。 故答案为:10;>。

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据此判断摩擦力的大小;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可判断图乙中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利用平衡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难度不大。 20.答案:20; 否

解析:解:小汽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350s, 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 v==

=20m/s=20×3.6km/h=72km/h<80km/h,

所以该汽车没有超速了。

故答案为:20;否。

知道汽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进而判断是否超速。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21.答案:0.5 ;不变

解析:解:(1)将重为0.5N的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静止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F浮=G=0.5N;

(2)木块漂浮,所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如果再沿烧杯壁往烧杯中缓慢地倒入浓盐水,木块的密度不变,水的密度变大, 所以,木块仍然漂浮,所受浮力F浮′=G=0.5N,所以浮力不变。 故答案为:0.5;不变。

(1)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得出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2)如果往烧杯中缓慢地倒入浓盐水,可根据木块和盐水的密度关系判断木块的浮沉状态,然后得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漂浮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2.答案:乙 甲

解析:解:甲图研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乙图研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 故答案为:乙;甲。

第15页,共22页

(1)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在此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发电机。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图象信息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23.答案:300 75%

解析:解:

(1)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100N×3m=300J; (2)W总=4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100%=75%。

故答案为:300;75%。

(1)利用W=Gh求拉力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明确有用功、机械效率的意义是关键。 24.答案:热传递 做功

解析:解: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使人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 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时克服摩擦做功,使内能增加,所以臀部感到烫,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故答案为:热传递;做功。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的转移。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其他形式能和内能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5.答案:比热容;升高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内能的改变,难度不大。

(1)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解答】

(1)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因此,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2)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所以水的温度将升高。 故答案为:比热容;升高。 26.答案:0.05 110

第16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