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禄丰县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资为809元/亩,财政无偿资金600元/亩。

1、工程措施需投入资金452.7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21.41万元,财政资金331.32万元。具体建设内容是:三面光沟渠14360米,衬砌河床护堤540米,配套泥结路面的单沟夹一路8690米,双沟夹一路2510米,道路及沟渠的险沟险段采用M7.5浆砌石进行防护,土地平整155亩。需完成C15混凝土7237.35m,按340.95元/ m,计246.76万元,M7.5浆砌石6795.75 m,按184.95元/ m,计125.69万元,土方开挖23219.12m,按5.52元/m,计12.82万元,土方回填697m,按4.23元/m,计0.29万元, C20混凝土66.32m,按395.86元/ m,计2.63万元,泥结碎石路面39200m,按15.67元/m,计61.43万元,钢筋制安1.03t,按7533.82元/t,计0.78万元,土地平整155亩,按150元/亩,计2.33万元。

2、生物农业措施需投入资金17.6万元,其中:群众自筹2万元,财政资金15.6万元。具体建设内容是:

(1)生物农艺措施推广投资12.8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10.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万元。推广种植优质稻5409亩,按每亩大田需种子14公斤,种子款20元,需投资10.8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9.1万元,群众自筹1.7万元;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100亩,每亩种子款20元,肥料补助100元,防治稻温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农药

17

2

3

2

3

3

3

3

3

3

3

3

3

款80元,投资2万元,财政无偿资金1.7万元,群众自筹0.3万元。

(2)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在2009年开始组织项目区的科技人员、村委会成员及村民小组长进行优质稻示范种植及配套技术措施的专题培训1场次,农技中心在项目实施期间,对示范种植优质稻组织开展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及其它有关技术的户长培训会2—3次,培训5000人次。同时农技中心在项目区实施无公害优质稻栽培技术和植保科技培训1000人次。共计培训6000人次,每人次投入8元,投资4.8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4.8万元。

3、工程监理费及管理费需投入资金7.0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0万元,财政资金7.08万元。财政无偿资金补助标准为600元/亩,5900亩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财政无偿资金总额为354万元,工程监理费及管理费按整项工程的财政无偿资金的2%计,为7.08万元。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通过2009年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灌溉沟渠及机耕路建设配套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可提高到80%,按每亩水稻泡田需水量为165m,生长期用水量为500 m,抗旱30天用水量为85 m,水稻合计用水量为750 m/亩,工程未实施前水资源利用率是60%,受益面积5900亩水稻有效灌溉,需水量是737.5万m。工程完工后水资源利用率达到80%,5900

18

3

3

3

3

3

亩水稻有效灌溉,需水量是553.1万m。工程实施前后相比对项目区5900亩耕地进行大春作物水稻的有效灌溉可节省用水184.4万m。

2、建设5900亩高稳农田地,按种植5000亩水稻,通过配套各项科技措施,达到亩产560公斤,以项目区现有水稻亩产增30公斤,可增产稻谷15万公斤,按现行价1.90元/公斤算,年增加产值28.5万元;按项目区种植烤烟900亩计,以项目区现有烤烟亩产增15公斤,可增产烤烟1.35万公斤,按现行价16元/公斤算,农民种植烤烟年增加产值21.6万元;在大春农作物种植中,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可增加50.1万元。种植小春农作物中,按油菜种植面积为3000亩计,亩产达210公斤,以项目区现有油菜亩产增20公斤,可增产油菜6万公斤,按现行价4.2元/公斤算,年增加产值25.2万元,小麦种植面积为2900亩,亩产达310公斤,以项目区现有小麦亩产增30公斤,可增产小麦8.7万公斤,按现行价1.7元/公斤算,年增加产值14.79万元,在小春农作物种植中,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可增加39.99万元。综上所述,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每年可增加90.09万元。

3、通过河道整治,保护了高产高效农田,使得项目受益区的沿河两旁150亩农田不受水灾,每年大小春两季将增加粮食产量8万公斤,按1.5元/公斤计,年增加农民收入12万元。

4、通过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农作物每年可节约常规施肥量6—10公斤(折合纯氮),每年每亩共节约

19

3

3

成本64元,5900亩可节约和减少不合理施肥3.54—5.9吨,节约成本总额37.76万元。

(二)社会效益

1、通过对项目区的沟渠、机耕路的配套建设,解决了项目区灌溉引水难、运输难,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用水成本高的现状,通过洪道整治,能有效地防制水患,保护农田。

2、该项目实施后,不论种植何种农作物,均可以做到旱涝保收,能将现有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在小春生产中,将可取得不可低估效益。

3、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工程建设将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在建设期内吸收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开辟了途径,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项目区5900亩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改变项目区群众过去落后的农业生产用水状况,将使受益区农作物用水得到充分保证,极大地减轻了农业种的劳动强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通过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改变了群众长期偏施氮肥的传统做法,有效控制了氮肥用量,氮、磷、钾配合施用的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传统施肥相比,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显出配方施肥的优越性。

5、通过技术体系建设的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高了群众科学种田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