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发昌机器厂设厂之初的性质仍属于传统手工业 B. 美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为加工业提供了可能 C. 集中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救国思潮 D. 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可知,发昌机器厂设厂之初的性质仍属于传统手工工场,但“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说明它后期采用了机器生产。故答案为A项。B项,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并不能说明美国对中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出,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此时近代民族工业刚刚兴起,而实业救国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是在民国时期,该项的分析不正确,排除;D项,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一产生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注意的压迫,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不符合史实,排除。

17.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 B. 拓展世界市场 C. 工业革命 D. 奴隶贸易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说明英国此时爆发了“价格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英国大规模对外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从而造成了“价格革命”,故B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才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海上霸主,故A项错误;C项是18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排除;对外殖民扩张包括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故D项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材料中的时间限制“16—17世纪”。

- 9 -

18.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 D. 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答案】C 【解析】

“火车的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交通工具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世界才会“逐渐缩小”;从中可以分析出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故C项正确;A项符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排除;B项符合“大清帝国的衰落”,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明的交融,故D项排除。

19.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新兴的产业有 A. 化学工业 B. 电力工业 C. 机器制造业 D. 纺织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机器,所以机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故C项正确;A和B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产业,排除;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就有的企业,排除。

20.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主要是指 A. 工厂制度的兴起 B.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

- 10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的兴起、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和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A、B、D项。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垄断组织,故选C。

21.有学者认为:“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该学者对上海纺纱业与缫丝业的前途感到“渺茫”,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日本正在侵略上海 B. 国家尚未实现独立 C. 金融体系尚未优化 D. 工业结构不够合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信息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首要

条件是国家的要独立。材料中认为纺纱业与缫丝业渺茫的原因是国家尚未独立,故B项正确;日本正在侵略上海不符合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故A项错误;金融体系尚未优化也不是材料中

现象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不属于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故D项错误。

22.鲁迅曾精辟地指出过:“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点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是 A. 土洋并存 B. 全盘西化 C. 返璞归真 D. 等级分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社会先进的

的- 11 -

东西和落后的东西并存,即土与洋并存,A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油松片和独轮车不全是西方的东西,B选项排除。返璞归真材料中未体现,C选项排除。材料中未体现等级分明,D选项排除。

23.“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在中国最早实现于 A. 台湾 B. 上海 C. 重庆 D. 天津 【答案】A 【解析】

【详解】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刘铭传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依据材料中“电线通报”的信息可知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是在台湾,A正确;B、C和D项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24.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答案】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本题答案选A项;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即新经济政策,B项不选;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是指斯大林模式,C和D不选。

25.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