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公司重组绩效研究(档案版)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ST公司重组绩效研究(档案版)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1.2.1 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通过特定的手段对企业的负债进行重组的行为,一般有债务转让,债务豁免,债务抵消,债转股等形式。企业通过债务重组,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优化企业的资本负债结构,是企业进行各种资本运作的基础和前提。 2.1.2.2 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指上市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别人,实现股东权利变更的行为。股权的自由转让是股东行使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股权转让已经成为企业募集资金、进行产权变更、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 2.1.2.3 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就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其拥有的优质资产资源或者流动性高的现金和标的公司的坏账或者收益率低的资产进行置换,从而达到调整完善公司的产业结构,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目的。 2.1.2.4 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指通过剥离自己的部分资产给标的公司从而实现自身资产质量优化的目的。企业进行资产剥离有时候并不是失败的迹象,企业把那些不适合自身资产体系或者没有成长潜力等不良资产剥离出去,是为了使企业自身的资源更好的集中到优势项目中,增强竞争力。企业通过资产剥离还可以收回流动性高的现金,突出主营业务的利润率,更好的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 2.1.2.5 其它类型

除了债务重组、股权转让、资产置换、资产剥离等基本类型外,还有国有股回购、公司分拆、租赁等类型的其他重组形式。 2.1.3 上市公司(包含ST类公司)重组动因分析 2.1.3.1 突出企业主营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这类重组行为是出于突出企业的主营业务的要求。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使有些企业在

5

发展过程中造成原先的主营业务淡化,其他质量较差的业务份额比重较大,造成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停滞不前。为了重新实现企业在主营业务上的优势,企业会进行出售非主营业务的资产,即资产剥离,集中优势资产,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种重组策略是一种收缩性防御性的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加强主营业务的强势力以及在行业中的创新力可以实现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实现企业战略愿景。 2.1.3.2 增强企业经济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

这类重组行为是出于扩大规模经济的考量。在经营能力较强,盈利水平也很优秀并且有一定的盈余资金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采取的扩展类的资本行为。企业通过资本重组使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化,降低企业单位成本,扩展销售渠道和生产经营能力,从而实现企业在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2.1.3.3 政府主导重组行为

这类重组行为的原因是我国一些有着政府背景的企业由于历史体制的原因或者经营环境的变化致使一些企业经营能力下降,最后造成资不抵债的地步。此时政府为了减少损失或者维护社会稳定并且保住壳资源,通常会要求企业进行重组,从而实现企业存续的目的。政府在此类重组行为中因其自身债权等关联关系通常扮演着主导者和投资人的角色,并且会给予这种重组行为一定的政策倾斜,包括财税优惠,土地划拨等一系列的支持,尽可能的帮助企业实现存续生存。这类重组行为往往存在内幕交易和利益输出的关联关系。

2.1.3.4 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利润率

类重组行为的动因是处于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在实现盈余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提高盈余资金的使用率,企业有着投资一些比较看好有前途的项目中去的逐利冲动。企业通常会通过兼并收购目标公司或者项目来增加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那些被收购的企业往往有着高科技的概念,以此来增加想象空间实现既定重组目标。

2.2 我国上市公司特别处理制度

2.2.1 我国上市公司特别处理制度背景

1998年4月,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稳定证券市场秩序的考虑,

6

推出了证券市场ST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使一些业绩不良的企业退出了证券市场,但是更多的ST企业依然通过种种的办法存在在证券市场中,并且成为了投机者的工具,导致一些业绩差的股票存在过度投机的现象,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中国证券市场推出的ST制度,可谓是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制度中一次大胆积极的尝试。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当上市公司的指标不再符合上市标准时就会退出证券市场,但是在中国,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被施行ST的公司会通过自身经营体系的改革或者政府的推动重新进行重组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从而达到不被退市的目的。然而,投机者通过不同的手段操纵那些经营业绩差的股票牟取暴利,严重危害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ST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

2.2.2 我国上市公司特别处理制度相关规定

公司上市的资格并不是永久的,当不能满足证券上市条件时候,证券监管部门或者证券交易所就将对该股票作出实行特别处理、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的决定。这些做法既是对投资者的警示,也是对上市公司的淘汰制度,是防范和化解证券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措施。证券交易所对在主板上市和创业板上市的股票作出实行特别处理,退出风险警示,暂停上市,终止上市决定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但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其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或者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投资者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证券交易所对该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特别处理分为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简称“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特别处理。退市风险警示的处理措施包括: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其他股票;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其他特别处理的处理措施包括: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于其他股票;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3 我国ST类公司市场绩效实证研究

3.1 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取

3.1.1 数据来源

1.样本公司资料:锐思数据库,2010年上市公司重组大事记。

7

2.样本公司2009至2011年的财务指标:来源于同花顺软件。

3.样本公司重组公告日之前30个交易日、公告日以及公告日之后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作为计算的数据:锐思数据库。 3.1.2 样本的选取

本文以2010年进行重组的ST公司为样本,分别采取事件分析法与财务分析法对于样本公司进行重组后的绩效进行研究。本文对于在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重组的ST公司进行了筛选,指标如下:

1.进行重组的金额必须大于1000万元 2.进行重组以后上市公司没有被退市处理 3.进行重组后在统计期间还在二级市场交易 4. 金融公司类的重组行为剔除

经过这些筛选条件,选出30家ST公司经过重组后重新上市的公司样本。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具体步骤

3.2.1 基于市场绩效的事件分析研究方法

基于市场绩效的事件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研究比较事件发生时前后一段窗口期该股的市场表现是否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在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市场调查法来分析研究目标事件。根据市场调查法,本文对于样本公司资产重组的行为进行了基于事件发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统计分析研究。累计超额收益率是指通过计算样本公司股票价格变动和将于大盘指数收益变动的差值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财务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收益率作为基准收益率来比对研究ST公司重组事件的绩效。 3.2.1.1 市场绩效研究方法与步骤

首先,事件分析法要定义标的事件。在本文中,事件定义为ST公司资产重组行为,事件发生时间定义为 t=0,事件窗口期为(-30,30),即事件发生时前30个交易日和后30个交易日。

(1)计算样本股票窗口期(-30,30)的每日实际收益率R,第0天为公告日,R表

8